第一章 苯教 一(1/3)
作品:《九泉一梦》关于苯教这个躲区较为隐秘的宗教,此章便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一看,假如兴趣不大,关于苯教的章节可以跳过,不影响情节。
苯教又称本教、钵教,因教徒头裹黑巾,故又俗称黑教。在佛教传进西躲之前,苯教是风行于西躲的巫教,崇拜的对象包含天地日月、雷电冰雹、山石草兽等各种自然物以及自然界的神灵和鬼魂。苯教是幸饶弥沃如来所传的教法,也被称为古象雄佛法。其历史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历史上因修行苯教而成绩虹化身从无间断的大成绩者就有二十四位,而其他有间断的虹化身成绩者则更是无记其数。
在古躲文的记载中,“本”为“颂咒”“咏赞”之义,这在原始信仰的各种仪式中是个极其重要的部分。以念颂各种咒文为重要仪式的各种原始的信仰被称之为“原始本教”;另有由辛绕弥沃佛所创立的“雍仲本教”。
本教不仅仅涉及到宗教,还涵盖了民风民俗、天文、历算、躲医、哲学、因明学(逻辑)、争辩学、美术、舞蹈、音乐等方方面面,是西躲及其周边地区人们重要的精力信仰,至今仍对西躲国民的精力文化生活施展着不可缺乏的作用。本教的经书文献材料多达几千部之多,仅大躲经《甘珠尔》就有一百七十八部(包含《律》74部,《经》70部,《续》26部,《库》8部。内容涉及佛学、哲学、逻辑、、艺术、星相、医学、科学、工程等领域,是总汇躲民族本土文化知识的百科全书),丹珠尔有三百九十多部,这是青躲高蓝本土宗教文献和经典的总结,相当于古象雄时代躲地的全景式百科全书,至今仍对西躲国民的生活、文化习俗、心理素质、思维方法、行动规范等各个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雍仲本教似乎成了被遗忘的一角,甚至被人曲解,但它和躲传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特别是本教和宁玛派都拥有大美满教法以及伏躲法,他们的关系更是奥妙。(“大美满”在象雄语里称为“勒造”,在躲语里称为“佐巴钦波”,意为至高无上的极瑜伽,是雍仲本教教法的核心),而今天躲民的习俗和生活方法,有很多也是象雄时代留传下来的。躲民的婚丧嫁娶、躲医,在某种程度上仍沿袭着本教的传统,躲民还有很多奇特的祈福方法: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插风马旗、插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本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玛这么也萨雷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应用转经筒,都是本教的遗俗。
传说苯教的开创人是辛饶弥沃(shenrabmivo)本教徒称他为东巴辛饶(译为辛饶导师)被认为曾是象雄的王子(另说是达瑟的王子,达瑟泛指西亚宽大地区),他在改革原始本教的基础上创立雍仲本教。辛饶出身于沃摩隆仁(volmolungring)。“沃摩隆仁”含意是沃摩处所的深谷,按照本教典籍《赛米》(gzermig)中解释:“沃是没有循环;摩是如愿以偿;隆是辛饶的授记;仁是永恒的慈哀。关于沃摩隆仁的地理地位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中国境内的冈底斯山及玛旁雍措湖四周被认为是传说中的沃摩隆仁;
第二种:沃摩隆仁是西亚地区达瑟的某地名。
第三种:沃摩隆仁是传说中的香巴拉刹土(又译:香格里拉)。
关于辛饶弥沃的出身年代说法不一:外国学术界以及本教的典籍认为辛饶出身于公元前16017年,即距今一万八千多年前;国内学术界的学者们认为辛饶生于距今4000年前左右。
原始本教是一种多神信仰,没有明确的教主;后来发展到辛饶弥沃创立的雍仲本教时代,本教变得系统化并有了一套明确的教规和理论:本教的大美满教主是普贤王如来(本古根都绒布),本教语教主是辛饶弥沃,意教主是古象雄的本教高僧枕巴南喀。
至于本教建塔的风气在躲地从什么时候开端,很难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佛教还没有传进躲区之前就已有了建塔的习俗,这在古老的雍仲本教经典中有明确的记载。本教始祖幸饶弥沃的传记《无垢经》中就有关于佛塔的种类、结构、尺寸和功用等较系统的描写。本教的教派源流中也有关于公元7世纪以前古象雄的琼隆银城为中心的八方18大城和其外围360小城以及周边1008座佛塔等疆域格式的具体描写。与象雄同一时间段的前后躲也有为数众多的土塔或石塔,其中五大宝塔最为著名,每座宝塔的设计者和出资者以及具体建造地在史书中均有明确的记载,佛塔作为“身、语、意三所依”中“意”的物象,其结构、尺寸有严格的经典根据和深奥的理论支撑。本教的佛塔,它的每一个部位均有实际的象征意义。世界本身就是一尊如意俱生的自然之塔。塔的基座象征永固不变的雍仲九大中心,塔座的四色台阶依次象征风、火、水、土宇宙四要素和“无法守护的四种誓言”(没有取舍,没有自他,不动自然,全部清净),须弥山象征“五身”,第一层象征“十善”,第二层象征“四念住”,第三层象征“四神足”,第四层象征“十智”,瓶座象征“八十二禅定”,宝瓶象征“十八大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九泉一梦 最新章节第一章 苯教 一(1/3),网址:https://www.1234u.net//288/28810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