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第 317 章(1/2)
作品:《[红楼]娇女迎春》贾琰这一病, 病况很不好。可是她醒来之后, 却还是硬撑着,往给丈夫守灵。由礼部拟定,天子钦定,太上皇的庙号为孝, 是为孝宗天子, 不过,谥号的核心却是文。由于太上皇在登基之处被孝道牵制,导致大权一度被当年的仁宗天子把持,一国二主,给朝廷的政令带来了很多麻烦。但是从总体来说, 太上皇固然性格偏软却依旧是一位明君贤主。
太上皇停灵九九八十一日, 然后移往梓宫, 等候下葬。
太上皇出殡之后,贾琰再也支撑不住,又病了一场, 连天子都一度停了朝会,亲身为母亲侍奉汤药, 以至于这一年, 宫里连重阳节都没能好生庆祝。
天子尚且如此, 更别说贾琰的其余几个儿女了,几乎都住在了宁寿宫里, 生怕刚没了父亲就要送走母亲。
不过, 御医医术高深, 贾琰的年纪也不算大,太医院上高低下齐心协力,总算是把贾琰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只不过,经了这么一场,贾琰本来满头乌发,如今这鬓角也涌现了斑斑点点。
这日,贾琰的精力好些了,把天子叫到床前,说出了自己的决定:“我打算搬到夏宫往住。”
天子立即道:“母后,您尚未痊愈,何不在宫里好生将养?夏宫固然好,可是那里水多,最是阴冷……”
“你父皇走后,我就感到这宁寿宫太大,我一个人住着,心里慌慌的。”
哪里是宁寿宫太大,分明是父皇走了,母后不习惯,因此感到寂寞了。
天子立即道:“看母后说的。不如,儿子回头就让人把老三和老四抱到母后跟前,让他们代儿子尽孝。”
“天子,若是在百姓人家,让孙子在祖母跟前承欢,本是平常事。可是,换了皇家,怎么叫人不浮想联翩?就是没有母后手里的龙禁尉,就是母后手里的那些产业,也够叫人眼热的了。”
“儿臣糊涂,请母后原谅。”
“灁儿,母后记得,当初你父皇就吩咐过你,你也有了自己的虎贲卫?”
这支虎贲卫自然不是放在表面上的仪仗队了,而是直属于天子的密卫。
“是的,母后。”
“那母后手里的三支密卫,目前就不给你了。母后往了夏宫,也想做些事情打发时间。”
作为天子之母,贾琰不能保养皇子皇女之外的孙子孙女,可同样,她抱养了任何一个皇子皇女,都会在后宫前朝引起一阵波涛。
她只能找别的事情来打发时间。
“是,母后。”
贾琰拍了拍儿子的手。
固然是亲母子,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端,他们母子之间也涌现了隔阂。这是天家的宿命吗?
不过,有些事情,贾琰还是必须跟儿子说明确的。
“昔年,你父皇就说过,这盐政走上了歧路。一边,盐场上盐堆积如山,甚至连高句丽和东瀛都在吃我们的盐,另一边,盐税价格太高,百姓吃不起,得病的更不是一个两个。你父皇就抱怨过,难道那高句丽、东瀛比我们大晋的百姓更加富饶不成。只是有些事情,不能由君王来做。”
天子听说,心中暗暗惭愧。
他当然知道盐政上的事儿。盐政早就走进了怪圈:由于盐税收不上来,朝廷就一味地抬高税率,税率太高一分,盐价就要翻一番,百姓就更加吃不起盐,盐税就更加收不上来。然后朝廷就持续抬盐税,以至于私盐越来越泛滥。
这已经是自前朝就流传下来的弊政了。
“母后的意思是,要改革税法?”
贾琰道:“哪朝哪代到了这时候不改革的?本朝国祚也有百年了。固然说,朝廷一直在开疆拓土,各种海外的稀罕物什也源源不断地送进宫来,因此全部国家看似一片欣欣向荣。可是这繁花似锦的背后的危机和弊政呢?皇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母后,儿子,儿子愚钝,盼看母后能够持续指导儿臣。”
贾琰摇了摇头,道:“皇儿,你要知道,士农工商,士人由于科举而做官,做官就能够得利,所以,他们自然就是掩护王朝的统治的。国无粮而不稳,所以,国家要爱护农民,掩护他们的利益,由于他们是国家的基石。国无工则不强,从我们大晋纵横四海的舰船,再到兵器,都出自工匠之手,假如没有他们,将士们只能用命往挡别人的刀枪。所以,国家要栽培他们,也要对他们加强治理,防止我国的技巧落后于他国或者是被他国偷走了技巧。只有商人,见缝插针是他们的本性,只要给了他们足够的机会……田氏市恩于齐民而代替姜氏一族成为齐国的国君,吕不韦奇货可居,前车之鉴近在眼前。”
“母后的意思是,儿臣应当更加严格地戒备商人吗?”
贾琰摇了摇头,道:“华夏戒备商人,戒备了几千年,他们会一点措施都没有?天子,你有注意到,从前朝开端,官商已经牢牢地抱在了一起吗?”
生产力没有跟上来,但是,另一个世界里的美国豪门现象,有何尝不是大晋的现状?只不过细节上有些出进而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红楼]娇女迎春 最新章节第317章 第 317 章(1/2),网址:https://www.1234u.net//269/269241/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