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雄心万丈(2/4)

作品:《大漠烽烟

思汗觉得心头闷闷的,一股气息始终翻腾不绝,上不能上,下不能下,就那么盘旋着、郁结着难以消散。他大步迈出宫帐,摒退了身边的随从,独自乘马驰上长城之顶。

远处的一座烽火台,还有若干金国残兵正坚守其中与蒙古军对抗。粗暴的喊杀声、凄厉的惨叫声与箭簇掠空的尖锐啸声混杂在一起,接着空谷回音,发出隆隆鸣响。

“放火烧死他们!”

这应该是沈白的声音,他的命令立刻引发了熊熊烈焰。火的锋芒直冲九霄,撕裂了漆黑的夜幕。不久,城墙的一角禁受不住火焰的冲击,轰然坍塌,崩溃的土石如雨点般堕向谷底,巨大的回音不绝于耳。

劲急的夜风从从黑风口方向吹来,这千年lai经久不息的风前仆后继地扑打着长城上古老的堆堞与垛口,扫荡着残留其上的月色。天上的云如同万千奔马,被狂风化作的鞭子驱赶着,飞速的流动,不是掠过月亮的表面,将本已昏暗的月光切割为零零落落的碎片,扭曲地散落在山林之间,使得那些列着整齐的队形穿越长城的蒙古士兵的形象变得面目难辨,虚幻莫测。

成吉思汗突然发现,自己有生以来在长城前渡过的第一个夜竟然与最初的梦境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除了风的狂烈与月的迷朦之外,一切都是那么严丝合缝,如出一辙。部队进发与停止的节奏,马蹄踏过砖石的铿锵以及远处犹未停息的战斗,都曾经真切地出现在自己的梦中,就连长城的每一个高低起伏、隐现藏匿都没有什么不同。或许,这是因为自己对中原采取军事行动的愿望过于强烈使然吧,可是能做出这样几可乱真的梦,还是有些不可思议。刹那间,他的思绪迷失在梦境与现实之间,不能自拔。

这条长城从他脚下向东西两个方向悄然沿展出去,在平坦的山坡上静卧片刻后,倏忽间下沉又陡然间昂然挺起,冲上了陡峭的山壁。就在这动静更替之间,完成了一次生气勃勃的腾飞。他认为,这不是一般的土木工程可以企及的境界,而是人类的意志与精魂所凝聚而成的圣兽,是充满灵性与气魄的魔神。只要能够降伏它,就等同于掌握了中原的天堂。那么自己以及麾下的苍狼们是否能够降伏它呢?从眼前的情景看来,似乎已经做到了一部分,但是距离“彻底”二字还有着不小的距离。

成吉思汗在长城的城堞上一直站立到拂晓,心中的郁闷却有增无减。诚然,自己是带领着蒙古人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功业,走到了比祖先更为遥远的地方。可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无数人付

出生命代价的基础之上。即使剔除那些死于刀剑之下的敌对者,还是有许许多多忠诚的、骁勇的、勤恳的、正直的朋友与部下也同时倒在了前进路上。

开战之初,自己一直认为,这种牺牲是必须的,也是值得的。毕竟蒙古是一块贫瘠的土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无论如何辛苦劳作,也难以过上富裕和美的幸福生活。如果想得到那样的生活,惟有以箭簇、刀矛与铁蹄向周边那些富足的民族手中去夺取,去获得。劫掠他们的财帛来丰富自己的衣食,征服他们的土地来扩大自己的牧场。

然而,当这种牺牲突然实体化的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自己的心却无法接受。当年被自己亲定为十投下的武将之中,忽必来倒在红柳林前,第一个去了;接着,孛罗兀勒血染北方的森林,相继离去;如今,主儿扯歹又走了。那么,在接下来的战斗之中,又会是谁再度与自己永别呢?是者勒蔑、博儿术,还是者别、速不台?乃至于失乞忽都忽、阔阔出或者曲出呢?这些人,无论哪一个都是自己不愿失去的人,即使是一名普通兵卒,他们的身上也奔流着草原人的血脉,那血脉与自己遥遥相通,息息相关。他们在流血的时候,自己的心又何尝不是在撕裂般的痛楚呢?

也许,这不是一个身经百战者应有的困惑,但成吉思汗确实无法压抑住心中的情绪,他仰望天际,那里已微微发白,与还未褪去的深蓝夜色相融合,呈现出一片平和的青色。

忽然,营地之中响起了悠长的号角声。这种声音是那样熟悉,以至于成吉思汗不必思考便可得出全军即将出发的结论。因为,这个命令正是出自他的口中。他忽然想到,当此全军出发之际,身为主帅的自己不能再沉浸于个人的情绪之中,而要与自己的部队在一起,给他们指引,予他们以心念。即使身为主帅的人心中迷惘,却不能将这种情绪扩散传染到别人的心中。因为自己带着他们已经上路了,这条路只有前途,没有归程!

数万骑兵与倍于其数的辎重、牲畜所组成的大军彻夜不息地穿越长城,直到黎明时分才完成了这次行动。直到最后一名蒙古军也通过之后,成吉思汗才带领着护卫们策马扬鞭,越过巨龙的脊背,然后沿着另一侧的缓坡疾驰而下。成吉思汗带头发出象征胜利的呼啸之声,部下门随即响应。下一个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漠烽烟 最新章节第二十三章 雄心万丈(2/4),网址:https://www.1234u.net//240/240544/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