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雄心万丈(1/4)
作品:《大漠烽烟》原来哲别见辽阳城强攻不下,心生一计。他对耶律留哥说:&qu;金军所赖,惟辽阳城坚固城防而已。只要能调出金军,我军必稳操胜券。&qu;二次攻城,他故意示弱于敌,好大喜功的蒲鲜万奴中计,哲别轻而易举夺回辽阳城。
哲别受到了耶律留哥的盛情款待。他惦记前方战事,无心久待,仅小住一宿,第二天便率本部返回了。
耶律留哥杀将哲别送出城外,俩人依依惜别。其时,正是1212年春,成吉思汗进军金国已整整一年。战斗仍在继续......
有如此机会,郭进自然不会客气,在哲别还在和金军纠缠的时候,他就急忙组织了大量的青壮民兵,在哲别取得胜利之后,他们就在铁谷老护卫的率领下,迅速赶到辽阳和反叛辽军取得了联系,巩固双方盟友关系的同时,也是为黑龙江树立一道坚固的防线。
耶律留哥公开叛金后,为号令辽东百姓,在辽东自立为王,并派使臣前往蒙古禀明成吉思汗。对此,成吉思汗非但不以为忤,还派国舅按陈往辽东祝贺。耶律留哥感动之余,与按陈折箭为誓,结为兄弟。
在蒙古撤军之后,允济皇帝可以腾出手来对付耶律留哥了。他数次派兵征剿耶律留哥,耶律留哥说降了据守隆安的同族人耶得,俩人合力,数败金军,声威大震。允济帝只好派蒲鲜万奴提兵二十万再伐辽阳。耶律留哥与耶得再议,决定向成吉思汗求援。耶得对退返蒙古的成吉思汗是否肯施以援手表示怀疑,但事已至此,已不容他再犹疑了。
辽阳军民抵抗数日,伤亡惨重,耶律留哥被迫放弃辽阳,退守隆安。蒲鲜万奴正打算乘胜拿下隆安,国舅按陈率领的援军及时赶到,陈兵辽阳城下。蒲鲜万奴吃过蒙军的亏,惧之如虎,佯做抵抗后弃城而逃,辽阳重新回到耶律留哥手中。至此,耶律留哥和耶得始信成吉思汗重信守诺,用人不疑。在成吉思汗和蒙古国的支持下,耶律留哥以辽东为据点,开始了伐金大业。
“快走!别磨蹭!”
随着一阵粗暴的蒙语吆喝之声在凛冽的寒风中响起,一队带着手铐脚镣,被绳索串成列的金国战俘跌跌撞撞得走过黑暗而悠长的城门之下。城门上,赫然标着红色的隶书大字:宣德府。
在这些不幸被俘的人们的脸上,充满着绝望、伤痛、凄楚、惶惑等等诸般难以言喻的表情,因为他们深知,落在这些来自北方的蛮人手中,等同于断绝了一切的未来,一条性命化作风口之烛,摇摇欲坠。
然则,在这些人之中,却有一个年纪约在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非但将身板儿挺得笔直,脸上更是绝无一丝颓唐之色。他有着一张线条硬朗的面孔。那面孔上无喜也无悲,更无一般囚徒的绝望与悲愤。与其说是脸,反而更象一块沉静坚毅的花岗岩。惟有一双眸子里升腾着烈火,透露出他心底的无边恨意。
风吹动一缕发丝拂过他的脸颊,却被他张口一咬,紧紧咬住那截发,虽说力道大得把那截发都咬断了,但仍是止不住他心底的愤恨。不知不觉间,血液咸涩的味道在他的口中泛滥开来。他奋力一吞,将那断发和着血尽数咽入腹中。
他的不屈惹来了蒙古兵的注意,同时也惹来了更多的鞭笞与呵责。他却依旧不肯低头,反而用凌厉的目光四处逡巡,查看周遭的环境。很快,他发现,除了自己身处的这支队伍之外,还有更多的同样的俘虏队伍从各个方向汇聚过来,一同向远处那片营地进发着。
“听说蒙古人会把捉到的俘虏活活吃掉,不知是真是假?”他就这样一路思忖着,随着人流的涌动,进入了这片庞大的毡帐营地之中。
野狐岭战后的翌年春天,成吉思汗乘胜一举攻陷宣德、大同,席卷山后各州府。而由者别所统率的辽东侵攻军也在当地的契丹起义军的配合下,彻底攻取了辽东全境。这两记重拳直打得金国东倒西歪,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
然则,大胜之后的成吉思汗,心中并不轻松。包括主儿扯歹在内的大批旧部都翳于是役,再也不能随自己重返故乡了。战后的那一夜,成吉思汗就宿营于长城边上。他整夜没有休息,倾听着诸将向他回报战果与战损的情况。
那些杀伤的数字令他的心情万分复杂。虽然与金军相比,蒙古军付出的代价可谓微乎其微,但是每当他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被列入死亡名单的时候,心还是忍不住疼痛的抽搐着。尤其是老将主儿扯歹的死,更是令他伤感万分。
这位豪勇的老人的尸体是在战后才从尸体堆中被发现的。他全身的血几乎已经流干了,而双眼还睁得大大的,紧紧盯视着前方,仿佛那里还有更多敌人等待着他去斩杀、消灭。
看过老将的尸体,成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漠烽烟 最新章节第二十三章 雄心万丈(1/4),网址:https://www.1234u.net//240/240544/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