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各施手段(1/4)
作品:《大漠烽烟》显然,金军已经作出了安排。虽然他们不知道蒙古军什么时间会进攻这里。但是已经得到了蒙古军即将偷袭的情报。
速不台猛的一拉马缰绳,从坑里跳了出来。原来飞锁暗箭都是向后瞄准的,用意是来杀伤大规模冲锋的密集队伍。而速不台所处的位置正好处在飞箭射击的死角里。因此虽然他身后的人马被射的人仰马翻,但他本人却毫发无损。
跳出陷坑的速不台立刻环顾了一下四周的情况。显然,现在的情况对自己来说是十分不利的。这个队伍被金军的长箭压的抬不起头来。而金朝的骑兵正象旋风一样冲来。要是稍有犹豫,自己和手下的两千弟兄就非要葬身在此处了。想到这里速不台猛的抽出了腰中的弯刀,把刀在手中一挥说道:“弟兄们,为了大汗和蒙古的光荣,冲啊。急如风”“急——如——风”手下幸存下来的蒙古勇士听到自己主将的战号,也立刻拔出自己的兵器,大呼起来。在蒙古军中只有功勋卓著的部队才有成吉思汗亲赐的‘战号’。而黑骑军的‘战号’就是——急如风。在战场上只要一听见这个‘战号’,从者别以下的全体将士就会立刻精神倍增,仿佛大汗在跟自己一起,冲锋陷阵一般。
飞琐暗箭虽然密集,刁钻但是毕竟数量有限。片刻之后箭雨停止了发射。蒙古军立刻感到头上的压力顿时减轻了许多。千余名骑兵在速不台的带领下,呐喊着向金朝骑兵冲去。从乌沙堡中冲出来的金军约有三四千人,都是金朝精锐的近卫骑兵。他们是一身标准的金朝重骑兵打扮,身上穿着重达六七十斤的冷锻玄铁甲。头戴二三十斤的铁盔,脸上戴着面具。马的前胸上戴着铁制的护胸甲,脑袋上带着铁面具,面具上还铸造这一个尖角或者是一个突起。用于冲撞对方的马匹。马身上的负重包括骑手的重量在内往往要超过四百斤。因为重骑兵的骑手也都是挑选的特别身高体壮的人来担任。因此重骑兵的马,都是从东北挑选的特别高大强壮,善于负重的巨马。他们和蒙古军所骑的蒙古马比起来,简直就是巨人和侏儒的差别。蒙古军的小马善于野战机动,发挥蒙古弓箭手的威力,在远距离上消灭敌人。而近距离的肉搏战正是防护力和攻击力最强,却缺乏机动力的金朝骑兵的优势。因此这种狭路相逢的恶仗正是金朝骑兵的长处,相应的也是蒙古骑兵的劣势。
速不台当然也知道其中的道理,但他带领队伍冲锋的目的,只是延缓对方的攻势,不使自己的队伍一下子就被对方冲破。双方骑兵很快就混战在一起。金朝骑兵近战的武器是每人手中一条狼牙棒,这是金朝从起兵以来的看家利器。当年在侵略宋朝的时候就曾经发挥过巨大的威力。在宋人的著作中,多次出现金朝武士腰挂狼牙棒记载。金军的狼牙棒大多是用枣木作的。形状多为八棱型,也有一些是圆的或者是方的。在上面钉满了铁钉。近战时,金朝重骑兵利用自己身高的优势,挥起狼牙棒猛的向对手的天灵盖砸去,往往一击毙命。而蒙军的弯刀砍在这些钢铁战士身上却都被弹开,即使有少数人的刀能砍开铁甲,却也只是在铁甲上留下一个缝子,没法伤到骑士的身体。
蒙古军的特长是在草原上来去飘忽的打运动战,即使是两军决战也是用弓箭争风,很少打这种硬碰硬的阵地战。因此他们的装备很不适应这种战法,骑兵身上几乎没有什么盔甲,多是在身上穿一件牛皮背心就完了。而金朝进入中原日久,已经很熟悉这种战法了。重铠骑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没一会儿工夫,蒙军就损失了好几百人。
速不台指挥着部队且战且退,渐渐的退出了堡门前的峡谷。来到开阔地带就是蒙军的天下了。蒙古骑兵立刻放开马力,象出发时的山谷猛跑,一边跑一边象后面放箭。蒙古军的弓箭天下无敌,涂有防水油漆的混合弓,发射出来的透甲箭是当时世界上最可怕的武器。一箭就能轻松的穿透金朝骑兵的重铠。更何况双方并没有拉开距离,始终保持六七十步的差距。这正是蒙古弓箭的最佳杀伤范围。而相对来说,金朝骑兵的马因为身上的负重过大,没法放开四蹄奔跑,只能用小步快跑的方式追击敌人,没法追上敌人形成肉搏战。而他们在弓箭上又不是这些蒙古弓箭手的对手。他们的长处是肉搏,而在弓箭上却并不十分的精通。他们的箭因为太长太重,所以射程只有蒙古弓箭的一半。一般只能射到八十步以外的地方。也就是说,等他们的箭射到蒙古军身边的时候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蒙古军甚至只要一伸手就能轻松的抓住。
而蒙古军发射的箭头却是劲头十足,这些蒙古战士都是常年生活在气候环境恶劣的蒙古草原上的,因此身体条件要比生活在中原地区的金军官兵优越的多。差不多每个人都可以轻松的拉开两三百斤的硬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漠烽烟 最新章节第二十章 各施手段(1/4),网址:https://www.1234u.net//240/240544/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