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秋荷:倔强的执著(2/3)
作品:《最遥远的微光》而发出的裂帛之声。
阿爸阿妈在她的印象里,只有少数几个记忆片段,时常浮现在她的脑海里。那是几段傣族孔雀舞的片段,至于双亲的相貌,在她记忆里则是一派模糊的。懂事之后,秋荷自己也跳起了孔雀舞,并且把跳传统孔雀舞当成了自己最大的乐趣。
她总是在无声的环境下,自我陶醉的起舞,脑海里不断的闪过阿爸阿妈模糊而远去的身影,还有镜框上插着的那枚翠翎。因没有人为她敲打象脚鼓,她感受到的所有声音都来自内心深处。记得阿亮制作了一款小象脚鼓,答应在开门节的庆祝中,为她敲打象脚鼓伴舞。但最终却不了了之了。
对于像这样的食言,秋荷未感到失望,倒也可以说,她压根就没抱有希望。
她很快就路过了大茶村小学,没有人注意到她不起眼儿的身影。她提好篮子,路过家门口,路过山脚的小寺院。径直的朝大茶山上走去。
每日坚持上山,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她从山脚顺着山路来到大茶山的半山腰,走回字形路线,沿路驱赶可能对绿孔雀造成惊扰的动物。绿孔雀喜欢阴凉的环境,群居,喜静。任何一点点惊扰,都会影响到它们的栖息与繁衍。傣乡曾被称之为“孔雀之乡”,绿孔雀是傣乡人的吉祥鸟。秋荷几近执拗的相信,只要环境适宜绿孔雀生存,它们终究会再飞回来的,或者它们从来没有离开过傣乡,只是吓得不敢出来了。
山腰走遍了,秋荷就往大茶山的深处走,还是以回字形路线踏遍每一处灌木丛。她知道她这么做杯水车薪,因为大茶山实在是太大了,把整个傣乡,乃至整个勐腊县都包围在其中。而在大茶山之外,还有更多的崇山峻岭,一道比一道巍峨,一道比一道险峻,这就是傣乡人走不出大山的原因吧。
没有人能把大山走遍,也没有人到过大茶山的深处。但秋荷认为,自己已经踏上这条路了,她不到最后一刻就停不下来。她隐约听到过那种悠扬带着尾音的叫声,悠扬的像是迁徙中的大雁,领航的那只发出的叫声,又和家猫的嗷叫相似。那不是山鸡的叫声,更不是鸟鸣。她势必要找到一个答案,要么让她亲眼看到发出此声的动物,要么就让她走更远的路,否则她绝不会甘心。
即便只是把大茶村附近的山走遍,也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秋荷认为自己的时间不值钱,庸庸岁月罢了。她愿意用更多个三年,尽可能的走更多路。要是她走不动了,她可能也不再抱有希望。假如这座山真的可以吞没一个人的话,她希望把她也吞掉。
过了午后,秋荷已经爬过了半山腰,她喝了一口随行带来的水,进了大茶山的密林之中。笔直的杉树林一望无际,头顶的阳光仅能从高高的树冠的缝隙里挤进来,落在堆积着厚厚树叶的地上的,仅剩下一点微光了。秋荷站在林中,周围被乔木的树干包围,仿佛进入了四维空间一般,周围的树干林立着,从每个角度和方向,都整齐的列向没有尽头的幽暗之中。
这里,是傣乡人从不进来的真正原始森林,充满着腐朽树叶的味道。少女愣在原地,一度竟有些退缩。她明白,她要决定往深处走,就得想办法做上记号,否则她真的会被大山吞掉。
如果发生了那样的不幸,外公外婆就没有了支柱,而外公外婆也会很想她的。
她开始想阿亮,那个村寨里的唯一一个愿意同她说话的娃子,前些日子他也开始整天在山上转悠着。但他并不相信大茶山上有绿孔雀。可是秋荷又不明白,他为什么还要跟她做着同样的事情,或许此刻有他在一起壮胆,就能义无反顾的朝深处走了。但他并不在。
最后秋荷还是选择了往深处走去,她用篮子里的茶叶在树干上留下记号。
鸟鸣声异常活分,在林间不住的回荡着。
不知道走了多久,前方的杉树林变得稀疏了起来,更多的阳光打落到地面上。秋荷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突然,一声熟悉的叫声让秋荷内心一震。随后她看到像是阳光从筛子上投下的斑驳光影里,有几只蓝绿色的鸡类物种在信步啄食,它们拖着长长的尾翎……
秋荷感到一瞬之间,血液在身体里倒流起来,装茶叶的篮子掉在了地上。疲惫的身子颤抖了起来,她扶住身旁的乔木树干,双腿再也无法挪动一步。
她感到自己像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嘴角肌肉不由得搏动。眼膜上立即被水雾覆盖了。
接着,绿孔雀的叫声此起彼伏的叫了一阵儿。正是她曾经听过的那种声音。
秋荷的目光逐渐温柔了下来,她吞咽着口水。小小的身子越来越重,她相当的累,靠着树干滑下来,蹲在那。重重地吁了一口气,但她感到心满意足。现在,她可以笃定的说,她的执着与付出,完全是值得的。
此时此刻,无人可以理解她的那份快乐。
绿孔雀的发现,就像是在她的世界里,亮起了一盏灯光。在秋荷的人生观里,生活的苦难是没有光亮的,要想坚持下来,就要借助额外的点点微光。而光亮并不在触手可及之处,需要去发现。找到绿孔雀,或者是她在星光下跳孔雀舞,都是她在无光的生活里,来之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遥远的微光 最新章节第21章 秋荷:倔强的执著(2/3),网址:https://www.1234u.net//86/8682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