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绵雨(1/3)
作品:《最遥远的微光》九月中旬的一个星期三。傣乡从早上开始就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仰头看去,天空中没有乌云,但整个头顶像是笼罩着浓稠的灰色粒子。这些灰色的粒子在无风的空气中丝毫没有流动的意思。八点过后,雨势加大,远处的大茶山上,雨水冲刷下来。在视线的尽头,细细的蓝色闪电从半空无声的扎在地面上……
陶慧珍一直忙碌着把大茶山山脚那边居住的几个孩子,接到学校来。她满脚的泥泞,手里打着雨伞,衣服也还是被雨水淋湿了。这是今年以来,傣乡下的最大最急的一场雨。茶田在雨水的浇灌下,抖擞着腰身。万条雨线汇成了雨幕,让人分不清到底是从天上往下落雨,还是从地面往天空喷雨。
雨水从村寨的芭蕉叶上流淌下来,也从吊脚竹楼的歇山式屋顶流淌下来,在村寨中汇聚成一处处水洼。空气逐渐变得清新微凉。
距离陶慧珍来到傣乡,已经三个多月,夏天在炎热和雨水不足的日子里过去了,反而到了初秋时节,雨水有加大的趋势。使得依然炙热的气温,暂时的缓解了下来。
今天竟然有11个学生没有到学校来上课。陶慧珍望了望外面的雨幕,垂下了脑袋。校舍显得有些空旷阴冷。
屋外的雨声很急。她打了一个哆嗦,上衣湿透了贴着皮肤又凉又潮。
等到了九点钟,雨势丝毫没有减小,天空依然飘满了灰色粒子。陶慧珍有了想到学生家里一探究竟的心思,今天要讲新的一课,她不希望有学生落下课程。在她要找刀晓彤代她上课的时候,她发现刀晓彤不见了。
刀晓彤看了一眼空窗子之外的雨幕,一股凉气从外面灌进来。整个傣乡一片暗绿色。她打量着铺满视野的雨丝说:“这雨一时半会停不下来呀,很可能要下到傍晚去了。”
“不一定,是个连雨天也有可能啊,已经进入秋天了。”李老坐在小板凳上,手上正在编织竹篓,他眼睛时刻没有离开手上的活儿。早上他起来的时候望着天,那种灰暗不全然是乌云滚滚,好像在黑云中还透出一丝光亮,造就了那种灰蒙蒙的气象。所以按照经验来说,这是绵雨的前兆。
绵雨之前,往往要下一场大雨。随后雨势减小就停留在一定的小时降水量内,这样的雨很可能一下就是一个星期。在李老的记忆中,有一年这种雨下了半个月之久。那年的天儿,和今天的天气十分相像。秋季的绵雨,中间可能会中断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接着天就像漏了一样,没完没了的下。
李老心里琢磨,幸好他昨天就准备了不少的野菜。这些野菜足够小院儿里的牲畜们吃上好几天了。但愿天气能早些晴朗,不过要是跟那年一样糟糕,他还是得冒着雨到山脚割野菜去。那头猪现在正是长斤两的时候,它不能没有食吃。它长得是否健壮,直接关系到大茶村小学的孩子们,以及老师们,明年有没有文具使用。
老人坐的久了,感到脚有些发麻。暗想,没问题,如今割一些野菜还难不倒他呢。虽然山脚那边较为泥泞,可他不会被吓退。他看到过住在山脚第二家的那个小女孩,经常会在雨天的时候出门割野菜。
当李老问她‘为什么不准备多一些野菜,免去在雨天还要出门’的时候。那小女孩的回答很有意思。她说,‘家里只有一只鸭,它吃得少,要尽量给它吃新鲜的’。她只有在大雨滂沱的天气才会缩在家里。
至今,李老都忘不了小女孩的话,虽然这话听起来很是幼稚,只是字面的意思而已。但不知为何,老人却感受到了一种深刻的含义。那小女孩的眼睛在向李老看过来时。两个人的目光有那么一秒钟都不到的时间里,正好对上了,接着就交错过去。李老知道,她一定想起了大茶村小学建成之初,他与王科员等人到她家里的往事。
对于这件事,李老心怀内疚,小女孩一定认为是所有人都抛弃了她。可是老人知道无论如何也说服不了女孩儿的外公外婆。她家的状况容不得外人来改变。以至于从那往后,再也没有大茶村小学的人到过她家,历任的支教老师甚至不知道有她的存在。
这对于已经苍老的老人来说,是否是一种无能为力?而对小女孩而言,是否又是毫无曙光的绝望呢?
与小女孩的目光交错后,李老移开了视线。小女孩的眼神,让他猛然想起了山里的绿孔雀——
刀晓彤是在雨势变大之前,躲到李老这间平房来的。房子就在大茶村小学的后院。此刻的雨比刚才减小了一些,天空却反而变得更加昏暗了下来。一条透明的水线,从棚顶和墙壁的夹角渗了下来,这间小平房也是漏了雨。
她把手伸出窗外,用手心接着屋檐淌下来的雨水,听着雨水在手心里聚集发出的“咕噜”声。她像是一个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探出脑袋望着窗外雨幕中的大茶村小学。不由得有几分担忧。
李老的小平房内布满了潮气。屋子很小,一角放着小小的木床。刀晓彤靠在窗子边,再有李老编织竹篓占用去的地方,屋里已经显得捉襟见肘了。
平房内的昏暗,与屋外灰蒙蒙的天气,形成了一种反差。刀晓彤回过头向脚下看去,很暗的光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遥远的微光 最新章节第19章 绵雨(1/3),网址:https://www.1234u.net//86/8682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