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秋荷离开家乡迎来新的学舞生涯(1/3)
作品:《最遥远的微光》云艺是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在云南尤其以舞蹈学院闻名遐迩。这次来到大茶村的两名招生干事,就是应舞蹈学院的嘱托。从昆明市远道而来,深入坊间的。
来时的路上,两名穿着牛仔裤的一男一女年轻的招生干事把车停在了高岗上。久久地打量群山,打量山中的小村落。以及今年春天刚修通的马路。雾气还没有散尽,阳光打在薄雾上,视野中的下部变得一片金黄,上部,半个天空还泛着日出后不久的青色。宏观地看去。他们想象不到大山之下的村寨里是怎样的情形。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从脚下升起来,他们极少见到眼前的光景。这里有着最纯粹的生命的气息。同时,两名年轻的干事,也很难把舞蹈这样凌驾在物质生活之上的偏向于精神追求的、带有文化信仰的、内涵和思想性的艺术,和眼前的平凡的红土地联系到一起。
故此,他们久久地观察,从自身上找原因。
就在不久前,在这里出现了一个会跳舞的女孩。她籍籍无名,凭空出现,斩获了地级市舞蹈大赛的第一名。据舞蹈学院的一名老师所说,她看到了舞蹈比赛的视频。还特意做了一些了解。那个获得了第一名的女孩,此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舞蹈教育。她来自大山里。身边只有一名从北方而来的青年支教老师。
值得一提的是,她们的参赛剧目是民间传统舞之中最盛行的舞蹈之一,傣族传统孔雀舞。
简言之,她们就地取材,傣乡人跳傣乡舞,结合独特文化魅力,民族风情。这件事引起了舞蹈学院的兴趣。
两名干事一边观察一边讨论着这件事,他们的口音不是西南官话方言,而是标准的普通话。
他们在高岗上喝光了一整瓶水,才钻进车里。车缓缓的开进大茶村。
他们先参观了大茶村小学的舞蹈班。偏远村落与舞蹈班这两个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个体在这里相融。
那种极不相称的感觉又强烈的出现了。就好像在荒芜的沙漠里看到了清澈的绿洲。这样形容如果太流于表面的话,那么也可以这样来表达——流浪在街头的雕塑艺术家。
随后两个干事和陶慧珍一起陪大茶村小学的孩子们吃了午饭,他们的目的是深入乡村的舞蹈艺术样态,但也象征性的谈了谈陶慧珍一直在做的义务教育。陶慧珍简略地说了大茶村小学的年谱事迹,男招生干事对此挺感兴趣。女招生干事对此不太感兴趣。
男招生干事更多的是在观察当地的环境,他在山水环抱中体悟风土人情。他把视线移到陶慧珍的身上来,双手铺平在双膝上想。她自己介绍说是东北人,可看上去,她和本地人更类似。
女招生干事则更多的是在观察仅有的十来个学生,从学舞蹈的角度她去分析,那些孩子的身材比例尚可。秋荷今天不在。但她仍然在脑海里时不时地浮现出“沙漠绿洲”“街头的艺术家”的这样的灵感。
“再上那座山脚看看如何?”在向村寨里的几名寨民了解了一些当地的民间舞的传承现状之后。男招生干事又提出去大茶山的山脚逛一逛。
陶慧珍带他们去了。很快他们就站在大茶山的山脚上,能俯瞰大茶村的一角。这一角里包括了一弯清溪。
“那个女孩叫什么名字?”男干事终于问了起来。
陶慧珍几乎不用思考,就知道他指的是谁。“秋荷。”她答。眼里就能看到秋荷家的小土房。
两个招生干事固然没有道明来意,陶慧珍还是一下子就能明白。他们不会真的来调查当地的舞蹈文化。
“知道云艺吗?”女招生干事问。
“听说过,在云南算是最好的艺术院校之一了。”陶慧珍说。
女招生干事摇了摇头:“没有之一。”
陶慧珍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和她讨论,而是开门见山的问了起来:“你们学校关注到了这次昆明市的舞蹈比赛是吧?”
“陶老师之前是舞蹈演员?”女招生干事没有回答而是又问了另一个问题。
“我做了一年的舞蹈演员。”陶慧珍一五一十的陈述。
很明显,女干事的目光向回一缩。她似乎不太能想象得到,只有一年的舞蹈演员生涯经验,却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一个山里走出的舞蹈天才。那到底是她的天赋好,还是秋荷的天赋好呢?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于是她试探地问:“秋荷以前就会跳舞吗?”
“这地方,舞蹈和唱歌早就融进了传统文化里。民间舞,尤其是孔雀舞大家都会跳上一段。但那孩子跳的同别人不一样。”
“怎么个不一样?”
陶慧珍左右望了望,像是在确认没有别人在偷听。才说:“在她身上应该有一些故事,使得她对绿孔雀情有独钟。她在跳孔雀舞的时候。赋予了舞蹈精神、信仰。还有继承。”
像是一段传说和神话。女招生干事格外的感兴趣。男招生干事一直打望山川与苍穹。女招生干事还想再问一问秋荷背后的故事,究竟为何对绿孔雀情有独钟呢?感到陶慧珍并不想深谈,便不再问。
男招生干事开始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遥远的微光 最新章节第81章 秋荷离开家乡迎来新的学舞生涯(1/3),网址:https://www.1234u.net//86/86820/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