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秋山真之(1/3)
作品:《明波万里》1;912;5991;;19;19;19;6;5;5;1;8;1;21;6;9;11;09;;出东京城往东眺望,南太行蜿蜿蜒蜒奇峰座座,但见长云碧天,远山徘徊,层峦叠嶂,造化钟毓,颇有“青山未老头先白”,“雪雾蒙胧掩不住”之感。
由西往东,海拔沿着南太行山脉东麓一路陡升,气候也随之急剧变化。在东西方向不过数百里的范围的窄幅内,地球上除热带以外的几乎所有气候类型都能在这里找到踪影,抬眼望去,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样的奇观在全世界范围之内都是很难寻觅的,或许只有彩云之南的横断山区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坐火车从西往东越过南太行,短短几个时就能经历从亚热带的地中海气候一直到终年积雪的高山气候之间几乎所有的气候类型,继而又在一两个时的时间从雪雾弥漫的白色世界中回到蓝天碧草的亚热带大草原。横穿王国东西的干线铁路从希望港一路向东延伸,途经旧都东京,在海拔接近七千米的西半球最高峰阿空加瓜山附近横穿南太行,此后一路延伸到大西洋岸边。
在南太行山区,桥梁和隧道占据了铁路百分之八十的通行里程,建筑难度之大,费用之高昂,路工死伤之惨重都是史无前例的。
当年,有超过二十万爪哇族和的倭族建筑工为了修建这条铁路而付出了性命的代价,其中绝大部分都埋骨在横穿南太行山的这一段。几百公里的路段两侧,几乎每隔一两千米就有一座大型的墓地,建筑工的累累白骨堆砌起这条人间奇迹的天路。
在付出巨大的牺牲完成南太行段之后,铁路来到一马平川,气候温暖的大草原地区。幸存的建筑工为此无比感恩上苍的眷顾,庆幸自己能够活下来。为了纪念死去的建筑工们,王国将铁路到达大草原上的第一站命名为感恩站。
当年活下来的建筑工绝大部分都获得了王国的国籍,其中,倭族中的很大一部分就定居在了感恩站附近,或许,正是在这里,他们第一次看到了融入帝国体系的希望。
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感恩站已经发展成为一座不的城镇,绝大部分的居民是倭族人,他们组成了魏王直属领地边境警卫队14师41步兵团的第二步兵营和第三步兵营。
月日这天,喷着浓密黑烟的蒸汽车头拉响了汽笛,一列客车在太阳即将沉入地面线的时候来到了感恩站。
列车缓缓停下,一个身材瘦削,身穿边境警备队黄绿色军常服,留着一撇略显稀疏八字胡的青年中尉从军人专用车厢中率先走了出来。这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在感恩镇,即便总是有一个营常驻边境,穿着黄绿色军装的人也是青年当中最为庞大的团体。
中尉下车之后,随后下来的两个孩子则立刻成了焦点。
两个孩子穿着纯黑色仿禁卫军军装,脸上青一块紫一块,走路的时候龇牙咧嘴,一副痛苦不堪的样子。
帝国海军的军服按季节为春夏的白色系和秋冬的深蓝色系,海军陆战队军常服与礼服与海军相同,陆军军服为草绿色,边境警备队军服为黄绿色。只有全部由宗室组成的禁卫军与军官全部为宗室的近卫军的军服为黑色。此外,宗室陆军系统的学生校服也为黑色,基本与禁卫军军服一致。
黑色,是王国陆军中最为骄傲的颜色,很多非宗室军官甚至是将军为了能够穿上梦想当中的黑色,宁愿到以士兵的身份到近卫军服役。
“长官好(宗室军校生等同于见习少尉)!”车站里的几名边境警备队的士兵当即跑了过来,在用军礼致敬之后,立刻以倭族特有的深鞠躬礼致意,为首的下士官恭敬地开口道:“请问您是否需要帮助?”
下士的汉语流利纯正,口音带着帝国本土东北地区方言的韵味,单听话不看身高的话,与高大魁梧的关东汉子也没有什么区别。
“谢谢你,下士,我们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两个孩子当中身材略瘦的一个立刻举手回礼,感激地笑了笑,可能是牵扯了脸上的伤口,笑得很不自然。
“那就不打扰长官了,祝长官旅途顺利。另外,长官如果需要帮助的话,请到镇中心的警备队留守部,我们随时可以效劳。”下士官恭敬地回答道,然后很随意地给首先下车的中尉敬礼,看重视程度还不如两个孩子。
”前世的时候,我死在了鬼子手里;这一世,鬼子却要向我敬礼,他们同样是王国的一份子。是命运在捉弄我,还是我在捉弄命运?”
面对戏剧化的一幕,朱猷枞站在原地,很是有些茫然无措。
几个边境警备队士兵的身上依稀看见原时空里旧日本帝国陆军的特质。标志性的凶残,浅薄,灭绝人性等等虽然没看到,但谦恭,刻板,纪律严明这些就如同是刻在了骨子里,甚至就连他们彼此之间行军礼也还是那样的随意,与原时空当中的那支曾经席卷了大半个太平洋和东亚大陆,动辄成建制“玉碎”,顽强凶悍的“蝗军”如出一辙。
素来以军纪苛刻,等级分明而著称的旧日本军队的军礼竟然是全世界最为随意的,甚至比崇尚自由的美军的飞吻式军礼显得更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波万里 最新章节第十三章 秋山真之(1/3),网址:https://www.1234u.net//47/4751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