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赵恒登基(2/6)
作品:《大宋那些年》真宗觉得自己也该出手了。>
很快,朝廷的处置诏令下来了,根本没提什么谋立楚王赵元佐的话。说参知政事李昌龄和内侍王继恩,勾勾搭搭,泄露宫禁机密。>
将王继恩贬为右监门卫将军,安置均州(今湖北丹江口),给看押起来;参知政事李昌龄贬为忠武节度行军司马,降为一个从八品小官。>
处理知制诰胡旦的理由更简单,他为王继恩草拟的制书,文辞过于华美,言过其实,蒙蔽圣听。贬为安远军行军司马,后又将其革职,流放浔州(今广西桂平)。胡旦是一撸到底,连官都没得做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李太后的兄长,西北军统帅、殿前都指挥使的李继隆的处置,真宗更有耐心,此处不应狂风暴雨,需要和风细雨。>
诏令李继隆改领镇安军节度、检校太傅,不久以给太宗吊孝之名,召还进京,解除兵权,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只保留了“使相”的虚衔。>
虽然真宗对李太后也心存芥蒂,毕竟这是自己名义上的母亲,这世上就没有“谪母”一说。>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三世诸佛净业正因。”父母、师长皆是福田,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真宗下令,召请全国有名工匠,为太后专门修造宫殿居所,让其颐养天年。咸平四年宫成,赐名万安宫。>
对于那位要跟自己抢皇位的兄长赵元佐,真宗念其是自己的一奶同胞,同母兄长,血浓于水,封为左金吾卫上将军,并恢复被太宗剥夺的楚王爵位。任他养病不上朝,再加检校太师、右卫上将军。赵元佐过生日时,真宗赐他宝带。>
龙凤呈祥、鸾凤和鸣,母仪天下,圣祚延长。后宫不可无主,皇后的宝座也不能久悬,五月二十四日,真宗下诏,立二十一岁的秦国夫人郭氏为皇后。>
自己的姊妹和后宫,也同样的雨露均沾,真宗全部给与封赏。>
封其姐秦国、晋国二公主都为长公主,齐国公主改为许国长公主,妹妹宣慈、贤爵、寿昌、万寿四公主都为长公主。>
新皇登基的第一年,一般是不能更改前任皇帝年号的,这既代表着对大行皇帝的尊重,又代表自己得位正统,将继承和发扬祖宗之法,带领全国民众,步入繁荣富强的新时代。>
人生在世,无外乎名利二字。有人却能视金钱如粪土,视权贵如草芥,看富贵为浮云,看情义值千金。想着遁世或归隐,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山水人间,自在逍遥。>
◆公主出家>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出家乃大丈夫所行事,非将相所能为也。>
端拱元年(988),太宗带自己的小女寿昌公主赴延圣寺烧香拜佛。寿昌公主跪在佛像前,许愿将来出家为尼。>
太宗去世,真宗即位,真宗封自己的小妹,寿昌公主为长公主。>
禅心已断人间爱,红尘何处是吾乡。寿昌长公主一心向佛,喜欢清净生活,不喜喧嚣富贵,每日为太宗念经超度,她向真宗请求削发为尼,以此偿还父皇的敬佛之心。>
《湘山野录》记载,真宗力劝寿昌长公主道:“朕之诸妹皆厚赐汤邑,筑外馆以尚天姻,酬先帝之爱也,汝独愿出家乎?”>
寿昌长公主说,自己不在乎这些荣华富贵,只想出家修行,请真宗批准她出家为尼。为表自己的决心,竟然穿起僧服,吃起长素,每日在佛堂闭关。>
真宗无奈,只得成全她。由于年少,也就十三四岁,暂且代发修行。真宗在开封城西,为公主专辟一地,建造“崇真寺”。>
大中祥符二年(1009)正月,寿昌长公主进封为陈国长公主。同年九月,正式出家入道修行,改封吴国长公主。>
香云缭绕,彩幡飘扬,钟鼓梵音,荡凡涤尘,回归本真。真宗召请大相国寺高僧法师,为吴国长公主举办削发大典。>
金刀剃下娘生发,除却尘劳不净身,圆顶方袍僧相现,法王座下又添孙。>
真宗为公主赐法号报慈正觉大师,法名清裕。>
为充实寺院,真宗又安排三十多名皇亲国戚家的女子随公主一同出家修行。>
《正法念处经》云:“有四种恩,甚为难报。何等为四?一者父;二者母;三者如来;四者说法法师。若有供养此四种人,得无量福。现在为人之所赞叹,于未来世能得菩提。”>
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换回苦海迷路人。>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为报父母之恩,吴国长公主放弃荣华富贵,出家修行,青灯古佛相伴一生,>
真女中之大丈夫也。>
◆名师指路>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真宗自幼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那些年 最新章节第一百一十五章 赵恒登基(2/6),网址:https://www.1234u.net//405/405865/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