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以夷制夷(1/6)
作品:《大宋那些年》天连大漠宽,铁骑长驱疾。>
西北党项的李继迁最擅长的就是游击战,充分利用自己的骑兵集团,快速机动,长途奔袭,来如疾风,去如闪电。利用骑射和马快刀利,每到一处,迅速开战,迅速撤离,打了就走,抢了就走。即使兵不过万,对宋军的威胁却很大,神龙见首不见尾,让宋军防不胜防。西北大漠,到处流传着这只饿狼的传说。>
当宋军跟辽国熬兵河北、山西之时,李继迁一直都在为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跟宋军斗智斗勇。宋军一头要为事关生死的河北战场,调兵遣将,运送吃喝装备,一头还要忙着在西北灭火。李继迁起到了很好的牵制作用,是辽国最称职的义务兵。>
为了抱住契丹这条大粗腿,李继迁也是下了血本,有啥好东西都往萧太后和辽圣宗这里送,一年不下五六次。然而,在契丹的眼中,李继迁的角色就是个小丑,总感觉他的忠心不够。为了生存,李继迁在宋辽之间左右摇摆。实现利益最大化,就看哪一方给得更多些。>
雍熙四年(辽统和五年,987)二月,李继迁想要攻打夏州。>
夏州知州安守忠,三代将门之后。>
安守忠,字信臣,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沙陀族,爷爷是后唐振武节度使安金全、父亲是后周平卢节度使安审琦。安守忠从小熟读兵书战策,不仅懂排兵布阵,上马杀敌也是一员虎将。>
安守忠对夏州的防御,做得可谓滴水不漏。单打独斗,李继迁自知不是安守忠的对手,这位来去如风的党项枭雄,只能带着兵马在外围徘徊,骚扰过往军民。>
时间长了,安守忠就看不过去了,他东拼西凑,组织起三万兵马,想要一举歼灭这位顽寇宿敌。>
伏击战,是游击教父李继迁最擅长的打法之一。李继迁在王庭镇的要道上,设下伏兵,专等安守忠进入圈套。>
尹继伦一千巡逻兵能干翻耶律休哥三万装备精良的铁林军,李继迁的数千精骑兵打败安守忠的临时拼凑起的三万步兵,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李继迁这边伏兵四起,噼里啪啦一顿乱箭,安守忠的三万兵马就乱得跟鹅毛似的,扔下刀枪,撒腿就跑。安守忠叫也叫不住,拦又拦不得,只能跟着向回撤。>
宋军被打得丢盔弃甲,人马折损过千,刀枪旗子、辎重丢得满地都是,李继迁带领人马一直追到夏州城下,安守忠算是捡了条命。>
李继迁觉得这支宋军就是群纸老虎,太不禁打,果断下令兵围夏州。>
夏州被困将近两个月,求救的文书传至京城,太宗急命麟州(今陕西神木县)知州韩崇训率大军前往增援。>
夏州城两万多人马,大宋援军再一来,肯定会被包了饺子。李继迁怕前后受到夹击,果断率军撤向地斤泽。>
沙漠是李继迁的根据地,屯兵于沙漠,逐水草而居,在防御上相对比较安全。>
夏州之围遂解。>
◆ 继捧事边>
雍熙四年(987)八月,李继迁屯兵黑水河,宋将石保兴巡按罨子寨,李继迁见石保兴所部不过两千人马,于是率军渡河,向宋军发起攻击。>
《孙子兵法》云:“半渡而击。”>
虎父无犬子,大宋开国元勋石守信长子石保兴,早已探知党项军动向,预先在河对岸埋下伏兵。李继迁大军渡到一半,石保兴率军杀出,万箭齐发。>
党项军被射得人仰马翻,以前都是他们向别人放箭,现在也尝到了弓箭的滋味。瞬间,河面上一片狼藉,浮尸数里,鲜血染红了黑水河。>
李继迁在众将的掩护下,仓皇撤到岸边。石保兴率军随后追击,斩首百余级,追出数十里方回。>
十一月,李继迁在无定河畔会盟党项诸部族,商量攻打银州。>
由于李继迁素来凶狠野蛮,虐用党项咩兀等族的部属,部族首领忍无可忍,一直想要报仇雪恨。>
宥州党项咩兀十族首领遇乜布,首先发难,他号召其他九部首领,在会盟大会上,群起诛杀李继迁。>
遇乜布代表众首领上前敬酒,李继迁没有防备,他端起酒杯刚要饮,遇乜布手臂一扬,袖中暗箭瞬间发出,李继迁应声倒地。其他各部首领,纷纷拔出腰刀,前来围攻李继迁。现场顿时一片刀光剑影,李继迁在众护卫的掩护下,冲出大帐,跨上马,仓皇逃走。>
遇乜布的这一箭,正中李继迁的鼻子,虽然没有要了他的命,也够他喝上一壶的了。太宗闻知,赐敕书安抚遇乜布等首领。>
由于鼻子伤口长时间无法痊愈,进攻银州的事,李继迁决定暂缓。>
李继迁采取联辽抗宋策略,不断袭扰西北边境,宋太宗多次用兵失利。这个世界上,最了解李继迁的莫过于族兄李继捧。>
端拱元年(988)五月,宰相赵普建议“委继捧以边事,令图之。”用“以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那些年 最新章节第一百零五章 以夷制夷(1/6),网址:https://www.1234u.net//405/405865/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