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任命(1/2)
作品:《魏晋干饭人》不过朝廷没怎么把他的折子放在心上,翻了翻后就丢在那边,都没拿到朝会上说,只是在东海王议事时提了一句,“被赶跑的匈奴军溃逃到了汝南郡西平一带,西平县县令及主簿殉城了。”>
东海王不在意,问道:“灈阳还在打?”>
“是, 汝南刺史还在坚守灈阳,正在和朝廷求援。”>
大家看向东海王,所以派不派兵去救?>
东海王思索片刻,发现自己派不出人手了,于是找了一圈,他道:“令颍川刺史去救。”>
众人:……>
颍川去年遭灾,今年日子也过得极为艰难,百姓外逃不少,还有不少灾民加入了流民军,自己揭竿到处做盗贼,派颍川去救?>
东海王继续道:“让汝南给颍川出军粮。”>
众人一想还真可以,汝南现在缺人,而颍川缺粮,正好。>
于是都没反对。>
傅祗听得额头一抽一抽的,但想到现在陈兵洛阳之外的苟晞,和收了一大半的京兆郡,他也没反对这个建议,只是道:“王爷,南撤的匈奴军必须清理,若不赶他们出江南,洛阳以东的就会丢失。”>
东海王简单粗暴的问道:“我还有兵马可派吗?或许你问问陛下可否派禁军出去平乱?”>
傅祗道:“王爷何不说服成都王和苟刺史先一致对外御敌?”>
东海王这段时间压力极大,烦躁不已,直接道:“难道我不想吗?奈何门下没有三寸不烂之舌的谋士, 不如傅中书代本王走一趟?”>
傅祗沉默了一瞬后点头应下,表示愿意去见一见苟晞。>
东海王不觉得他会成功,冷笑着让他去。>
赵仲舆见他们商量完这件事了, 便道:“西平县令殉城, 应该给他们派个新县令去,王爷可有合用的人选?”>
东海王现在就缺人,他怎么会派人去西平那样被匈奴围住的小县城?>
又不是什么重要关塞,因此不在意的挥手道:“诸位爱卿看着办吧。”>
其他人都知道西平是赵仲舆的故乡,因此也乐得卖他一个面子,纷纷问道:“赵尚书可有推荐的人选?”>
赵仲舆道:“县令的人选没有,县丞倒是有一个……”>
赵仲舆推荐了自家侄子赵铭。>
便有人道:“我记得赵铭早年定品,定了中品,那他出任县令绰绰有余,为何只定县丞?”>
赵仲舆道:“他没有经验,目前只有做县丞的才能。”>
可他当了县丞,还有谁敢去西平当县令?>
不说赵氏是西平望族,就说赵铭的品级,他都中品了,那当他的县令,怎么也得是个中品或者上品吧?>
但不管是中品还是上品,谁会去一個小小的西平县当县令, 而且还有可能受制当地士族?>
大家都觉得赵氏太装,直接县令就是, 假装谦虚给谁看啊?>
不过大家还是很有面子的恭维了一下后同意了, 汲渊为主簿的任令也就是捎带手的事,没几个人留意到。>
而留意到的人叫傅祗。>
赵铭当县丞已经够奇怪了,汲渊竟然跑去当主簿,那空出来的县令到底要给谁?>
或者说方便谁?>
傅祗觉得他好久没和孙子联络,是时候去信问候一番了。>
赵仲舆回到家中,告诉赵济,“写信告诉子念,就说他拜托的事办成了,朝廷的公文不日就会到达西平。”>
赵济应下,他也很不解,“父亲,子念为何不直接做县令,而是要做县丞?”>
他哪里知道?>
赵仲舆道:“你可以去信问一问他。”>
赵济不想问,显得自己智商很低的样子。>
赵仲舆疲累的揉了揉额头,沉默了一会儿道:“告诉子念,朝廷如今没有兵马援助汝南,让他一切小心,若不行,便带着族人北上,暂时躲避此次战乱吧。”>
赵济闻言一惊,“情势竟如此严重了吗?”>
“有消息来称,刘渊要北面称帝了,此时他若能打下豫州,那便是在天下人面前立威。”>
赵济不解:“王爷为何不派兵去驱赶匈奴军?”>
“王爷是没想到匈奴军退去时会往南去,他先派兵去收服了长安,如今京兆郡收复了一大半,不能前功尽弃。”赵仲舆叹气道:“只能看傅祗能不能说过苟晞了。”>
只要苟晞退兵,那东海王就能挤出一点人手来支援豫州。>
但是,这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办成的事,赵仲舆还是希望赵铭能够立起来,保住西平,保住赵氏坞堡。>
他的目光落在案桌上的信上,汲渊给赵铭当下手,他们这是收服了汲渊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魏晋干饭人 最新章节第133章 任命(1/2),网址:https://www.1234u.net//404/404874/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