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八章驸马与文会(一)(1/2)
作品:《锦衣王侯》十日之后,约定好的会,终于正式举行。这次的会是开在张鹤龄的一处别院里,但是发起人却是永、、康公主和她的丈夫,京山侯驸马崔元。
永、、康大公主,是嘉靖的姑姑,其生母郭贵妃早逝,现在的张太后也就算她的母亲,与嘉靖及张家兄弟走的都很近,算是左右逢源那一种人。崔元在安陆迎驾有功,为人又比较谦和,很得嘉靖的赏识,封了京山侯,也让他参与朝政,同预机务。
明朝驸马虽然不拿权,但正如当年的梅毅可以带领大军出征一样,如果皇帝坚持,那么个别驸马参与到朝政中来,大臣在制度上也没有拒绝的立场。当然崔元自己知道自己的分量,参与朝政时只带了耳朵和眼睛,嘴和头是绝对不带的。再加上他喜欢结交名士,与京师中的才子大儒多有往来,官倒也谈不到多讨厌他。
这次的会名义上是宗室内部的一次聚会,实际上,是替永淳挑选驸马。邀请来的青年士,未必在人圈里有多大的名声,但全是驸马的候补人选,能被永淳选中者,差不多就可以定下婚约。之前永淳似乎受了什么惊吓,身体闹了些病,会被推迟了一次,但是后来她还是在身体好转后,同意举行,并没有继续抵触下去。
这位公主的名声已,≦.▼.n↑et经不怎么好,一个克夫的名声在那,就足以吓退大部分男人。还有人议论着,京师里对丐区的大清理,据说也和这位公主有点关系。一个本该生于深宫大内的公主,和这么多事情牵扯上关系,也让不少有资格角逐驸马的人,对这位公主失去兴趣。
淘汰了一部分泼皮无赖,一部分年老恶疾之外,真正有资格入选的人其实没有多少。如果不是崔元叫上了一些幕僚以及一些老夫子来凑数,整个会多半就是张丰的独角戏。现在么,虽然拉上了一堆人做陪衬,可是以崔元夫妻的阅历和眼光看,怕是也找不到人,能和这位张家选出来的候选人打对台。
这种局面的出现,显然也符合张氏兄弟的需求,他们最近被搞的很有些没脸,这次如果张丰可以入选驸马,那么丢了的面子也能找回来。连带着损失的声望,也能得到弥补。
杨记与张记的纠纷,现在算是京师一景,不少人都抱着坐山观虎斗的态度,旁观着这起斗争。朝臣里很多人不喜欢杨承祖,但他们同样不喜欢张家兄弟。在孝宗时代,就有不少人对张氏宗族进行弹劾,这次张氏兄弟被大大的落了面子,对于朝臣来说,其实不少人是乐见其成。
杨记那边也并非不知进退,穷追猛打,打砸了一通,又收了些产业后,不用别人出来说话,自己就先停了手。这一来,就算是朝臣那边有人想从维护京师秩序的层面说什么,也只能闭嘴。
张家再次派人去道了歉,杨承祖那边的态度也有些松动,按照透露出来的口看,这件事,就这么算了,不会再闹下去。对于现在的京师以及张家来说,这种消息确实算是好消息,至于将来如何找场子,那就是以后的事了。
永、、、康公主不会在这种事上说什么,这种事她们夫妻没立场掺和,自然都选择了装聋做哑。在安排宴会时,倒是用了心,虽然也通知锦衣卫,但并没邀请杨承祖。只要他自己不来,场面上就不至于失控。作为永淳的亲姐姐,永寿肯定在邀请名单里,崔元夫妻虽然知道这个公主很厉害,但也没觉得她会闹出什么波。
所谓的选婿会,其实更像是陪太子读书,张氏兄弟特意把张丰叫去嘱咐了一顿,让他不要紧张,好好表现,没人能跟他竞争的。他起的很早,作为出身寒门的子,他向来保持了良好的作息习惯,十年寒窗,苦读章时养成的好习惯,并未因如今优越的生活而有所变化。
虽然明知道自己赢定了,但是一想到成为驸马,依旧难免紧张。上一次这么紧张时,还是在乡试之后观榜,当时那是决定自己的前途命运。这回,依旧还是这样。
出身贫苦,家图四壁,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他的天分并不算高,唯一能够倚仗的,就是刻苦。比别人多付出十倍乃至几十倍的汗水,才能收获同样的东西。虽然是张太后的族人,但是却不受人重视,相反在族里还受到冷遇和白眼,乃至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也被族里的人拿了去。直到自己表现出读书方面的才能后,才被族里重视,又进行了培养。
在中举人之后,才渐渐有了些地位,甚至有资格与两位千岁谈话,最后更得到了这个招驸马的机会。虽然读书人并不喜欢成为驸马,可是自己又有什么办法?张家兄弟未必能给自己前程,却能毁掉自己的前程,拒绝他们的安排,自己的前途就都完了。何况自己的把柄还捏在这两兄弟手中,也只能听他们的安排行事。
公主虽然是金枝玉叶,可是……她依旧还是成年了。他不由想起了自己游时,遇到的那个昏倒在路边的女铜,自己明明只是想要行善,可最后为什么变成了那样?之后更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对成年的女人再也提不起兴趣,只对那种年纪的女孩动心。自己愿意看到她们恐惧,害怕,挣扎,求饶的样子,那时,才感觉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那些欺负自己的,看不起自己的人,会被自己轻松轰碎,再亲手扼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锦衣王侯 最新章节第九百四十八章驸马与文会(一)(1/2),网址:https://www.1234u.net//33/33176/1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