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二)(1/2)
作品:《清明祝》“这个……”梅县丞紧张地说,“我看没有必要。”>
“怎么就没有必要了?您若不同意,我们再出点银子……”>
县丞虽想仗着权势炫耀威风,但不敢得寸进尺,便寻个借口,哄骗他说:“我之所以说没必要,是因为这陈县令素日以前途为重,既巴结了你们吕家,肯定不会轻易放手。他那种人,如何为了一个女子干这样的事?”>
管事听罢,亦觉有几分道理。>
梅县丞又宽慰道:“俗话说‘煮熟的鸭子飞不了’,您放心就是。若怕回去不好交待,咱这里好酒好肉侍奉着,等几天也不迟。您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管事深深地点了个头,然后又作了一揖:“既然如此,我去跟主子禀报便可,就不用劳烦县丞大人了,免得招疑。”>
他抽身出去,县丞便问:“可需我亲自送一送?”>
“客气了,客气了,忙您的去罢!”他笑着说完,才大步跨过门槛,转身离开泰州县衙。>
陈同袍在江都县一呆就是三天。他整天与冷屏商议着巴结知府的事儿,倒是讨论的热火朝天,然而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一句话。>
掌柜每日早晨都给知县大人端碗温茶,不过却很少见他出门。>
这日照旧端来茶,见陈同袍刚系好便服,手里拿着袍子,就上前取茶。>
掌柜眼睛一转,笑道:“您今天莫不成要出去了?”>
“是啊,外出一趟。”陈同袍道。>
“和知府大人回来可有关系?”>
陈同袍套上官服,面无表情地说:“当然。得给他接风洗尘呢。”>
文忠很快就在赌坊里见到了陈同袍的身影。他站在楼梯口,一撇嘴,两个大汉登时便走下去,将陈同袍胳膊挽了,扶上楼去。>
“哟,陈大人还没走?”文忠穿了个单衣,也不作礼,挠着身上的痒,问道。>
“特地想请您帮忙办个事,所以今日又来了。”>
文忠哈哈一笑:“恐怕是为了和知府大人见一面吧?这简单!”他拍了拍同袍,“等下午知府回了江都,大举筵席之时,我就带你过去,认识认识。”>
“谢过您了。”陈同袍道。>
“来人,给他安排一间空屋,休息一会儿……还有,知府大人到之前必须告诉我一声。”文忠说罢,扶着栏杆便上了楼。>
几个时辰后,有伙计进得屋来,乃和文忠禀说:“知府离江都不过二十里,马上要入界了。”>
文忠不慌不忙地站起来,“先不要急着安排陈知县,你先找过楚子,我正好欠他一笔人情,干脆封过去四十两银子,叫他置办酒席,算是钱由我出,功劳就任他揽罢。”>
“另外,我寿辰那日,宋教谕送了我十壶陈酿,得帮人家办事。如今知府回来了,你带他赴一趟宴,多说几句好话。老大人若看上他,那是他的造化;若人家不愿理会,眼皮子不曾眨一下,那倒不能怪我,毕竟做到这一步已是仁至义尽了。”>
“您说的明白。”伙计道,“陈同袍怎么办?”>
“拉辆车过来,我和他一路。”文忠说。>
陈同袍被人叫醒后,得知知府大人已进了城,暂歇在过楚子府上,便穿了外衣,与文忠出了赌坊,见门口横一辆三匹马拉的车子。他登上车,先探身进去,见里面极为空敞,足能乘五六人之多,乃随意坐下。>
文忠亦走进来,朝他微笑道:“怎么样?您可曾坐过车子?”>
“在泰州,我连马都不太骑,何况此物……”同袍答道。>
二人聊得兴起,正想多说几句话,忽然见铜铃一响,车轮一转,身子随之颠簸起来。>
“此去需得多长时间?”陈同袍问说。>
“顷刻就到了。这回儿我是叫一个开染坊的朋友请的客,只是往他家走一遭。”>
“可是叫过楚子的?”同袍想起此人,脱口而出。>
“对对对!”文忠一拍大腿,“您原来认识!”>
“但不甚了解。”>
“我这朋友的经历真是坎坷,原本在南京做染丝生意,结果在那儿混不开,无奈之下,只能将整个染坊迁至扬州。我当时还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狠角儿,仗着有三两个兄弟,到处干那种混蛋勾当……可自从听了此事以后,做事便稍显收敛了。因为我知道,不论如何,做事还是要讲讲良心的……”>
说罢,文忠顺势瞅了瞅陈同袍的脸色,他好似对此不太关心;便长叹一声,再不说话。>
顷刻,二人忽觉身子一倾,又突然停住,便知道到了地方。>
文忠拍了拍衣服,一手抓着帘子,与同袍道:“我先进去,你在此等等,之后就有人把你叫过去了。”>
说着,他跳下车去,吩咐了一声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清明祝 最新章节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二)(1/2),网址:https://www.1234u.net//320/320515/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