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1/2)
作品:《龙牙神兵》“说三道四!”李贺鄙夷的看了秦昊一眼。? ? 言外之意,不言而喻了……
“四战之地!”秦昊开始该路数了……
“地网天罗!”李贺双手一摊开,大叫着……周围的人欢呼起来……他们都把矛头对准了秦昊,真是地网天罗啊!
“罗钳吉网!”秦昊嗤笑一声……
“网开一面!”李贺指了指地面,如果秦昊跪地磕头认错,他们就网开一面!
“面缚舆榇!”秦昊指着对方,又指了指自己,意思很明显,到这里,对方可以面对自己这个胜利者,放弃抵抗了……
无解了……这个成语后面已经没法在接下去了……李贺嘴角抽搐了一下,冷笑一声:“好!好!好!你小子,够劲儿!成语储备量不少嘛!”
众人面面相觑,李贺输给这小子了。不过看起来,李贺还不甘心:“小子!不如我们继续再来一回合怎么样?这一次,我要和你比试对对子!”
柳生美子有些不明白了,成语她知道,可这对对子,又是个什么东西?秦昊笑呵呵的回答了柳生美子的问题:“对对子你不知道啊!对联知道么?平时春节时候,家门口都要贴的对联,那就算是对子了!”
“哼!肤浅的解释!”李贺撇撇嘴。
秦昊冷笑:“什么叫不付肤浅呢?呵呵……想知道对对子的由来和详细的诠释啊?好啊……”秦昊缓缓说道……
“对对子,俗称“对课”,是汉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贯古通今,应用范围最广泛,生命力最强,最精炼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文学艺术。也叫对联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是语言艺术,书法艺术和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又称联语、楹贴等等。所谓对联,是指结构形式上由上下两句构成,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讲究对偶的一种联语。楹联是与中国传统建筑格式有关,古代时称一间为一楹。楹:指的是厅堂前的柱子,将联语悬挂或贴在柱子上就叫楹联。对子是民间对对联的习惯称谓。联语又与律诗有关,律诗讲求对偶,其中第三句与第四句,第五句与第六句类似两副对联。因此,对联被誉为“诗中之诗”,是汉语言文学中的奇葩,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珍宝。关于对联的产生年代,历来众说纷纭,传统的说法是最早的对联始于五代,认为后蜀主孟昶所作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对联。对子又叫对联、联语,贴在楹柱上的称楹联……”
对子就是对偶句,由上下两对句组成。上句称上联也叫上支,下句称下联也叫下支。律诗的中间两联即为对偶句,赋与骈体文中也多有对偶句。
千百年来,佳联绝对,层出不穷,成为汉语言园圃中的瑰宝奇葩,受到文人的追捧和民众的喜爱……
对联以单联的字数为计算言的依据。上、下联各四字的为四言,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也。以此类推,还有五言、六言、七言、18o字,9o言之多。又如书法家黄济云所书南京长联,共256字,128言。
秦昊说的众人目瞪口呆……他莞尔一笑:“怎么样?还想要我再继续说下去么?”
柳生美子跳起来拍手:“哇!秦昊好厉害啊!什么都知道……”
李贺撇撇嘴:“你小子,就会说些没有用的废话……哼!到底行不行,还得靠咱们比试过之后才知道,对对子!那可是要有真才实学的!”
李贺大拇指一指自己:“我年轻时候,就是学古代文学的,我李某人不才,只是硕士学位而已,不知道你是什么学位呢?”
秦昊指着自己的鼻子:“我?我是硕爹学位的!”
“硕爹学位?”众人愣了一下,随后才反应过来,李贺也意识到,这货居然骂自己:“小子你……”
李贺平复下来,他不想和这小子多做废话了……
“我们来对一下如何?是你先还是我先呢?要不你先吧!看你能出个什么样的对子。”
秦昊打了个哈欠:“我不!你先来吧!老东西,我一向都是很敬老的……”
这话又给李贺气了个半死,这货想了想……
还是在对子上胜过他吧!这家伙来了句:“烟锁池塘柳!秦昊先生,对一下吧?”
秦昊淡淡一笑:“五行绝对是么?”李贺脸色微变,万慕白问了句:“秦昊,什么五行绝对?”
秦昊嘻嘻一笑,解释起来:“传说乾隆年间的一次开科考试中,两考生脱颖而出,伯仲难分。考官只好将考卷呈乾隆皇帝钦定。乾隆阅后也难下定论,于是口谕:“朕明日出句,命二生续对,对高者为状元。”此时的乾隆正巡游江南,驾临杭州。次日晨起,眼看那西子湖畔杨柳青青、烟雾凫凫之良辰美景,皇上欣然提笔出句:‘烟锁池塘柳’。”
“二位考生见到这比出句后,反应各异:甲生一看,大惊失色,惶惶而去;乙生苦思,良久无对,怏怏离开。结果,甲生被乾隆钦点状元,众臣不解。乾隆道:“朕这一出句五字均为形声字,且其偏旁恰好构成‘金木水火土’五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龙牙神兵 最新章节第1011章(1/2),网址:https://www.1234u.net//279/279830/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