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9.打的好主意(1/2)
作品:《不一样的纨绔子弟》流民起事,只为求活。
但官军送来了一切。
刀,枪,箭,弓。粮草,辎重,马匹。还有一群经过操练,有简单军事技能的士兵,有一群不得志的中层将官。
这农民军的架子就搭起来了。
反吧!
反吧!
这是群众的呼声。
于是王三石就莫名其妙地成了反王。
王家在长白山一带也是大家族。但乱民一来,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组织起民壮保家。而招募来的民壮乡勇都是自家乡亲,同音同气,乱民也打不进寨子。
但就是不知道怎么回事,一天夜里,乱民就进了寨子,王家全家被执。
乱民只有一个要求,起来,一起去抢粮。
没办法。只好从贼。
好在贼人仗义,也听话,就在那个一脸胡子的头目的拥护下,王三石这个王氏族长,民壮首领,就被推举成了乱民之首。
理由是,王家有名望,有人气,有钱,有粮。
可以为王,关键,还姓王。
这是天命归王啊!
王三石只好信了,硬着头皮接下这个重任。
本来还想到时候有了人马刀枪,有了实力就投降反正。只可惜啊,事情发展总是不按自己的意愿,那个叫刘开天的大胡子居然利用王家的名气,将长白县县令,用投降招安的名义从县城骗出来,杀了。那个血流的啊,流得王三石都心痛。
好了,杀官,谋反,这都齐了。长白县县尉还怕王三石心意不坚定,带着士卒,将县中所有不想从贼的人家都杀了,连城都献了。
这下齐活了,杀官,破城,举旗,反吧。
王三石看着一脸兴奋还带着邀功的县尉,心中恨不得吃了他,“你怎么造反比我还积极呢?”
曲县尉高兴莫明:“大王,县令夫人就赏了我吧。”
了然。
王三石回想起县令那一屁三晃的小身板,暗骂道:“你这直娘贼,身体不好,娶什么老婆。”
看着曲县尉与县令夫人,一家团聚,共享天伦的幸福模样。
王三石泪流满面。
他有老婆,还是个母老虎。他不敢娶小妾。
他有钱,家中银窑四处。
他有粮,家中良田连亩。
他衣食无忧。
他为什么要造反!
原来是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
看到曲县尉与县令夫人幸福地光明正大的搂成一团。
王三石想杀人。
但他没有杀。
因为他不敢杀人,也不想杀人。
就是这样一个人,阴差阳错地被竖起了反旗。杀官造反,攻城掠地。
于是王三石就莫名其妙地成了反王。
惊天王——王三石。
就不能起个好名字吗?这个刘开天真是没有学问。要不然怎么会连“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道理都不懂呢?
造反啊,就要多读书。
王三石无奈地想道。以后,要多和刘开天谈谈。看看能不能放自己一条生路。
惊天王的队伍如同吹气球般,越吹越大,人数越聚越多。关外长白山以北之地,处处峰风连天。也有不少地痞流氓,无赖子弟,勾结贼盗,借着惊天王三石的名号做乱,抢劫商铺,掳掠妇女,无恶不做,让惊天王的旗号越来越响。
人数从数百变成数千,最后竟聚拢了三万多人,号称十万。
大洪朝真就文恬武嬉到了此种地步了吗?竟放任一伙流民变成流贼,最后竟成反贼?
也不是,其实大洪朝各处军队作战能力还是很强的。如今立国不过几十年,善战老将虽然是老了点,但还有不少人在。
之所以会造成如此局面,说到底,还是两个字,私心。
关外属北直省管,但因为实在是关外荒芜这地,北直督府将一切事由都交与了关东道。
这任关东道长官是下来渡金的,曹体。他是曹皇后的侄子。皇亲国戚,关东道任上三年一满,就入京选六部之一任长官去了。此事天下人人皆知。所以也没有人难为他,都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所以他这任上,不能出事,出了,也当没事。反正,不过也就半年光景了。
原想,不过是几个饿得锄头都拿不动的老农,吃不上饭了闹事而已。关东道的驻军有近二十万,吓都吓死他们了。
抽调几个镇,也就够了,一群泥腿子怎么会懂打仗,排兵布阵可不只是说说而已,你以为是纸上谈兵吗?遇上个不精的,连兵都领不出去,这伙乱民就能散了。
没想到,事情慢慢有点捂不住了。
曹体也不想调动太多,毕竟,报上去的是民乱。督府回文说,事急从权,从快,平息此事。意思是,快点儿把事平了,我就当没看见,别耽误了,到时候都不好看。
曹体将兵马缉盗事找来,告诉他,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要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一样的纨绔子弟 最新章节0059.打的好主意(1/2),网址:https://www.1234u.net//252/25244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