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南下(上)(2/3)
作品:《大漠烽烟》
在地头蛇汪古部的帮助下,郭进和江南七怪和商队分别,带着一些心腹手下化装成行马商,从防范较松的西夏南入中原。众人进了西夏境内,人烟渐显稠密,浑不似大漠,千里之内唯见黄沙、荒草,可能是在电视上早见识过了古长城青石墙的高大威凛,见到雄居群岭断口,七丈来高城墙的嘉峪关,郭进的第一
个念头,就是用什么办法可以以最小的损失攻破关卡,真是昏了头拉。
在交了一份银钱不少的过关费后,他们一行终于算是踏上了中原的土地。在关内茶棚那里,众人置办换上了一套汉人衣服,因为郭进有些自己的打算,便向江南七怪提出了独自到江湖上历练一段时日的要求。
江南七怪深知,弟子孤身出去闯荡江湖所得的经历,那是任何师父所不能传授的。外加上这几年郭进在大漠的表现,对于郭进,他们比自己还放心。
只是他们有些心中不舍,免不了临别之时每人又都嘱咐了一番,无非是在江湖上闯荡,不要太过意气用事,打不过不要逞强,大丈夫能屈能伸,保住小命要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做人要低调,遇到前辈要恭敬有礼。
这一顿罗嗦下来,又过了好几个时辰,眼见得天色不早了,江南七怪才收起了吩咐,定下了约期,八月十五中秋之前,郭进一定要赶到嘉兴府醉仙酒楼相见,这才策马向南而去。
在客栈里歇了一天,满足了渴盼十几年正宗中菜的瘾。将手下们打发离开之后,郭进这才珊珊起程,赶往第一个目的地终南山,沿途放慢马缰,一路欣赏南宋中原景致,倒也悠栽闲乐。这倒不是郭进有福不享,自愿甘当清教徒。他这也是没有办法,谁叫当时草原民族和中原人民的相貌差异过大呢。况且他们也有自己的特殊使命,郭进也不好太过干涉,不然,他活着累不累啊!
终南山,处于秦岭中段,雄峙在古城长安(西安)之南,一名中南山,又称太乙山。主脉为东西走向,支脉多呈南北走向。终南山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大谷有五,小谷过百,连绵数百里。
《左传》称终南是“九州之险”,《史记》说秦岭是“天下之阻”。而此时金国和南宋的势力划分正是在秦岭、淮河南北一线。
从西夏入山西再到陕西,一路的景致已有后世黄土高原的趋势,中国古代对西北的植被破坏最严重的要数从秦到唐的一千多年,要知道百万人口的都城一天要砍掉多少树木建房、烧火啊。
西北地区的自然回复力本就比较弱,要解决环境破坏的问题,一是将建材和燃料换成其他的材料,二是将西北的百姓大半迁移到南方甚至是东南亚。
秦岭西起甘、青两省边境,东到河南省中部,包括西倾山、岷山、迭山、终南山、华山、崤山、嵩山、伏牛山等。南面还包括米仓山、大巴山、武当山,平均海拔在二千到三千米,由于山势险峻,冬季能阻滞寒冷的西北风南下,减弱寒潮威势,使南方少受冻寒;夏季又阻拦了湿润的东南风,使水汽不易深入西北。
这样就造成了秦岭南北气候上比较显著的差异。从北坡入山沿路可见都是阔叶林和森林草原。全真教是终南一雄,要打听地处不难,不过那幽深的古墓坐落在终南山的深腰,外有终南重阳宫这座响彻中原武林的堂堂道观扼守要道,周身更是被峰峦叠嶂云雾深处的无数群山层层环绕。
如此一处僻静所在,外人自然决计难以寻找而至,就算是常年在终南山讨生活的猎人或是樵夫,也很难得知其具体方位。寻常人要绕过全真教设在路口的迎客亭,另寻山道荒径入山,多半只有跌身险谷或是藏身猛兽肚腹的份。颇有一点一夫当关,万夫摸开之势。
最好的进山办法当然就是假意拜入全真门下,再寻机偷渡古墓。自王重阳之后,全真教第二代弟子全真七子大半都已近不惑之年,武学道法修为上已有所成就,近几年来全真七子便开始在教内开馆收徒。
因全真教地处金国境内,早年王重阳与金国恕有仇怨,自王重阳组军抗金失败后,归隐终南山,两方虽相安无事,不再起冲突,但关系仍异常紧张(直到蒙古人打败金国为止,因丘处机与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漠烽烟 最新章节第九十八章 南下(上)(2/3),网址:https://www.1234u.net//240/24054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