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草原集市(上)(2/2)
作品:《大漠烽烟》。不管怎么说,统一后的草原牧民们的生活条件确实好多了,当然那都是建立在其它民族的痛苦之上才得来的。
草原牧民向来以奶、肉制品为主食,那杂粮也是吃腻了油腥时,偶尔换换口味的,牧民需求的并不多,所以粮商倒也不敢将价钱抬得过高。不过怎么说价钱也比中原地区的粮价贵了近两倍有余,一斤就要五厘银子。(真的很肉痛)李萍身上还剩有几两金银,杂粮一下子就买了一百斤,打算撑到秋高马肥的时候再来交易,想必那时家里的情况要好得多吧。至少到了那时候,应该也能多织几件羊绒衫才对,
盐商的食盐一般都是从青海那边走私过来的,那时候还没有晒盐一说,在宋国的东南沿海一带到是有煮盐一说,但那个的成本有些高,并不适合内地。况且内地也没有海水可煮啊。(那时这种方法也还没有流传开)而内地,特别是西部地区的食盐一般取之于井盐或矿盐,因为人们还不懂海边的煮盐要加典才能食用,吃了海盐的人有可能会因为缺典而生病,不像井盐或矿盐是海洋变成陆地后干枯后沉碇而成,有时天然混有典或典矿物。再加上受金国的控制,一路从从山东走私海盐到漠北,远比青海要担上更多的风险。相比而言,青海尚属边疆地区,对贩卖私盐的管制自是严不到哪儿去,再加上运往草原远比运往中原更加容易,所以草原的盐价不会太贵,不像中原关中那样盐价贵如白银。(宋国和西夏接壤的陕西边境的情况和草原地区差不多,也是私盐泛滥,到是让那儿的百姓省下了一大比开支)
本章已完成!
大漠烽烟 最新章节第七章 草原集市(上)(2/2),网址:https://www.1234u.net//240/2405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