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出征(2/4)
作品:《大漠烽烟》久,这一股风暴将使西方的诸国发出末日的悲鸣。
纪元1219年仲秋的某个清晨,蒙古军兵分几路,悄然渡过了划分蒙古与花剌子模国土地天然分界线乌浒河(锡尔河)。这是一条发源于天山山脉,最终注入咸海的内陆大河。成吉思汗驻马于蒙古一侧河岸旁的小山之上,俯视着脚下这条如同带子般闪着银色光泽的大河。
如今,这条带子已经被几十道黑色的利刃斩得七零八落,难以为继。河的对岸,耸立着无数有着奇异尖顶的城市,里面居住着众多与蒙古人持有不同宗教,异样风俗的人民,再向后则是被浓密晨雾所遮蔽的神秘土地。
对于成吉思汗而言,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新鲜的、不可预测的、富有挑战性的。对于挑战,他从不畏惧。
&qu;苍狼,迎上去吧!&qu;
他在心中向自己高声喝道。随即催动坐骑,飞驰下山。背后的阿巴该等怯薛歹不敢怠慢,同时纵马奔驰,追上自己的可汗。这一小队人马瞬间便融会在西征大军的洪流之中,再也无法分辩了……——
郭进在自己的后勤大军中,不断的命令着士兵驱赶着牛羊,他立马驻足于一块小山丘,两眼发光的看着西方,心中大叫:阿拉伯,我来了!
深秋的黎明,如同一团无可名状的粘稠液体,铺陈在讹达剌城的锥式堆堞与尖尖寺塔之上。一名倚在城壁角落中瞌睡的守城士兵被忽然不知道哪里吹来的寒风所惊醒,他揉着惺忪的睡眼,不情愿地站起身来,伸了伸乏力的腰肢,向四外随意扫视着。忽然,他的目光被东面晨雾中的景象所吸引,呆呆地望着,惊骇的感觉立即将他的五脏六腑牢牢地抓住,狠狠地揉成了一团。
只见只时候从乌浒河畔延伸至城下的沙漠上,似乎有大片的积雨黑云降落至人间,看似云团却又颇有不同,云的边缘处又有银色的寒光的闪动,似波浪般起伏,又如正在酝酿的霹雳雷火。大地在巨烈地震动,城壁摇摇欲坠。
&qu;这……这……这是……&qu;
只见那云涌的速度霎是惊人,几乎在一瞬间便与城市拉近了许多。终于,守城士兵发现了所谓的乌云正是一支自己有生以来所不曾见过的庞大骑兵军团,而闪烁的寒芒正是甲胄与刀枪的反光。
许久之后,犹自沉睡的讹答剌城就在军民们撕肝裂胆的惊呼声中猝然睡来了。
&qu;敌袭——敌袭——蒙古人来啦——&qu;
当城主哈亦儿罕那臃肿的肥躯出现在城壁上的时候,突然出现的蒙古军已经展开了对全城的包围态势。后世波斯诗人在描述蒙古军围城的情景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天变蓝,地变
黑,
原野因战鼓轰鸣而震动。
他用手指向原野上的人马,
一支无穷无尽的军旅。
看着城外那密密麻麻,一眼看不到头气势逼人的蒙古大军,哈亦儿罕几乎就要悲鸣出声了。此刻的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贪婪行为的愚不可及,严重的后果都令他全身发抖。
&qu;啊!那个就是蒙古蛮子的可汗吗?&qu;
哈亦儿罕的声音在动摇,仿佛在秋风中瑟瑟发抖的墙头草。远处,越过堑壕与沙漠,蒙古大军的如林旌旗之中,一尊黑色的骑影巨象在缓缓移动着。毋需任何人告知,哈亦儿罕也足以清醒地认知到,那就是传说中蹂躏了东方大国的蛮族王者。如果说,在过去他还曾经对这个传说嗤之以鼻的话,那么现在,他已经完全体会到了事实本身的真相。
这样的首领带领着这样的军队,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场可怕的厄梦。
&qu;没看到那面下挂九马尾、上饰白马鬃的巨型战旗吗?那就是象征着毡帐人至高之权威,凭依着战神之灵体的九足白旄大纛啊!如此威风,全不似凡间之人!&qu;
他背后的中年武将感叹道,声音中既有畏惧之心,又有厌憎之感,然而更多的还是激赏赞佩之意。即使他还站在敌对的立场上,那种近乎武神之姿,同样使人不得不由衷的折服。
哈亦儿罕转过头来,将略带不满的眼神扫过这位名叫哈剌斯.哈思哈只不的武将。他是半个月前奉摩诃末算端之命,率领一万康里人的雇佣兵前来增援本城的。他自己本人也是康里族人。虽然是皈依正教的同僚,但哈亦儿罕对这些尚处于游牧生活之中的远亲们依旧保持着相当的蔑视心态。
哈剌斯对哈亦儿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漠烽烟 最新章节第五十一章 出征(2/4),网址:https://www.1234u.net//240/240544/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