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怒火与攻城(3/4)
作品:《大漠烽烟》,当然李书生自己也不例外。
应该说这种无论大将还是小兵一律平等对待,不远千里辛苦背粮的吃苦耐劳精神是非常可嘉的,不过这样做却大大延缓了部队的移动速度,削弱了部队战斗力。
李书生受命督粮,路过河间、清州、沧州等地的时候,不少农民起义军禁不住部队官兵们背上粮食的巨大诱惑,纷纷归顺,这样慢慢悠悠一路走来,等走到大名的时候,队伍居然壮大到数万之多。
李书生见自己的队伍像滚雪球似的越走越大,甚是得意,乙亥年(1215年)3月16日晚上,军队走到霸州青弋一带,李大才子诗兴大发,对月赏花,狂饮千杯(以太白同志诗中的千杯为衡量标准)。
结果就在这位李大文人喝得醉醺醺不省人事的时候,蒙古军突然杀来。金军大败,运送的粮食全都安全顺利地接交到了蒙古军手中。李大才子也飘飘成仙乘风归去到琼楼玉宇对酒当歌去了。
金朝挺聪明没有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另有一支运粮队在朝中都突飞猛进着。所以说希望总是有的!当这些运粮队员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地赶到涿州北部的旋风寨时,蒙古军队像一股黑旋风突然出现将他们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替他们推车将粮草运走了,并且让这些辛苦奔波疲惫不堪的金兵就地躺下安息了。
金朝派出的支援军全都仙逝了,粮草等物资也冻利交接到了蒙古人手中。中都附近河北地区诸州守将多为术虎高琪的党羽,而术虎高琪与完颜承晖不和,他们都看术虎高琪的眼色行事,因此对金宣宗下达的援助中都的命令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很少有人真心诚意地救援中都。
中都城粮尽援绝,饿殍遍野,活似人间地狱,出现了人吃人的惨象。
完颜承晖自知中都不保打算拼命守城,召集守将在尚书省召开会议,要求诸将领誓死保卫金朝江山,用倭奴的话说就是约好了与中都城一起玉碎。
抹然尽忠满口答应,刚散会回去就召集亲信在家中召开了紧急会议,大家一致认为倭奴那套狭隘的玉碎价值观是缺心眼儿的表现,还是“在青山里面多砍几年柴”的价值观比较符合中国国情。
刚散会,大家就狂奔回家领上老婆孩子,收拾好贵重细软,只等着天一黑就在抹然尽忠大人的带领下一起重新踏着圣上曾经走过的光荣道路跑回汴京去。
完颜承晖听说抹然尽忠已经背着自己私定率军弃城南逃。他很生气,可是自己早已将兵权拱手让给了副手尽忠同志,所以干受气却没脾气。这么大的领导哪受得了这种窝囊气?他听说这个“瓦全”主意的原创权是属于尽忠的心腹、元帅府经历官完颜师姑的。
完颜承晖把完颜师姑叫到自己府中,先是批评了抹然尽忠对不起他的名字,然后关切地询问了师姑的行李准备的怎么样了?打算何时启程重走圣上走过的光荣路?
完颜师姑谦虚地说:嘿,老婆孩子和贵重财物早已准备停当了。自己不像其他将领那样着急麻慌地仓促备逃。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自己目光比较长远,早就预料到中都迟早会沦陷,所以未雨绸缪准备着时刻准备着往南逃跑。
完颜承晖怒瞪着沾沾自喜的师姑,逼问道:“国家怎么办?百姓怎么办?”
完颜师姑吓得倒退几步,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承晖命令手下人将他当场斩首。
完颜承晖起身朝着家庙的方向拜谒告别,写了一封遗表委托尚书省令史(首席秘书长)师安石带去汴梁。遗表议论国家大计,指出明辨忠奸是治理祸乱的根本。他怕空讲理论金宣宗不能理解透彻,又使用例证法列举了当时几个正直的大臣和奸邪的大臣。
并明确指出:平章政事术虎高琪在品德败坏、大私无公方面是秦桧的继往者,严嵩的开来者。当然了,还必须画蛇添足地点明一点:平庸的他远没有另俩人那么有能力有水平。然后他承认没能保全中都城是他自己的过错。
他把家丁、奴仆召集起来,由于老婆孩子独在沧州了,他将全部家产分给他们,并且把卖身契归还给他们。然后他喝了一杯毒酒同老婆孩子团聚去了。大伙儿号啕大哭,在庭院中挖了个坑把尸体掩埋了。
傍晚,抹然尽忠率军来到通玄门,却发现城门被成百上千名千娇百媚的美女堵塞了。原来留在中都的妃嫔们听到尽忠元帅今晚南逃的消息后,纷纷收拾细软跑到通玄门口想搭个便车回汴梁去。她们下午就急匆匆地赶到门口翘首以待望眼欲穿,焦虑不安地盼望着尽忠元帅的到来。他会不会觉得我们是累赘,拒绝带我们一起难逃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漠烽烟 最新章节第三十章 怒火与攻城(3/4),网址:https://www.1234u.net//240/240544/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