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形势逆转(2/3)

作品:《大漠烽烟

人仰马翻,苦不堪言。

可是金军凭借着人多势重,虽然伤亡惨重却仍然冒死进攻。而怯薛军的武士们毫不慌乱。抽箭,瞄准,发箭动作是那么的娴熟流畅,仿佛他们不是在激烈拼杀的战场上,而是在那达慕大会上比试箭法或者是在草原上狩猎狼群。

尽管对面的敌人已经距离不远,有的甚至是近在咫尺了。但是放箭的手仍然是不动不摇,稳如泰山。怯薛军实际上担负着蒙古军军官学校的重任,在这里服役的士兵,只要在这里锻炼几年之后,就可以成为出类拔萃的军官。这些人不仅军事素质过硬,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理素质同样过硬。个个都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更色的本事。

蒙古军的箭雨绵延不决而来。金军虽然顽强,但是他们没有想到。会遭到如此密集的弓箭攻击,开始的时候,他们还可以凭借着旺盛的斗志和一举消灭蒙古军的信心硬顶着。可是他们越是冲的厉害,离蒙古军的军阵越近,蒙古弓箭的威力发挥的就越是淋漓尽致,金军排成了密集的队伍冲锋。

这一下正好成了蒙古军练习射箭的靶子,蒙军也不用怎么瞄准。只要随手一箭出去,穿甲箭的三棱钢箭头就必然能穿透一个女真武士的铁甲。不大的一会儿工夫,在怯薛军的阵地前就堆满了无数的金军尸体。

而这些人大多数还都是金朝骑兵的精锐。因为在古代打仗的时候,士兵有敢于作战,敢于胜利的勇气,往往是决定战斗成败的关键。因此为了激发出手下奋战的勇气,军官特别是那些勇敢,弓马娴熟的军官往往都是冲锋在前。

同样那些有经验的老兵,那些强悍的勇士也都会冲在前面。而这次再加上大家都知道成吉思汗就在敌人的军阵里,谁要是抓住了成吉思汗,也就意味着是把一辈子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抓到了手中。因此排在战阵前几排的金军不是有名的武士,就是百户,千户这样的中级军官。

而他们也是受弓箭伤害最多的人。可怜这些在战场上冲杀了半辈子的军人,临死连和敌人交手的机会都没有拿到,就被快箭一箭穿身,跌落马下,接着被后面滚滚而来的铁蹄踩踏而死。

蒙古军弓箭攻势可以说是已经动摇了金军的根本,失去了军官和勇

猛战士的军队,就好象是失去了头羊的羊群。尽管数量众多,但是却没有了方向感。有的人想接着冲,但是更多的人已经没有了继续进攻的动力和勇气。

特别是当他们亲眼看到,那些平日里骄横不可一视的女真骑兵被射中,从马上倒栽下来的时候。心中除了恐惧之外,似乎还多了一层幸灾乐祸的心理。这种种复杂的情绪觉在一起,它的后果就是金军的进攻速度简慢了。

而他们进攻的速度减慢了,这不仅不能使他们变得安全,相反他们成了使蒙古弓箭手射击的目标,而且从活动目标变成了固定目标,反而更好瞄准了。在短短的一段时间当中几千女真骑兵又被射落下马了。因为女真人自持自己的身份高贵,而且勇敢,冲锋时总是排在队伍的最前面。这下倒好,蒙古军射完了军官和勇士,接下来就轮到女真骑兵了。

金朝骑兵沐浴在箭雨中,经过短暂时间的坚持之后,逃生的本能还是战胜了对军令的恐惧。金军的骑兵大阵开始动摇了。而就在金军军心不稳,开始有逃跑现象的一瞬间,躲在怯薛军身后,重新组织力量的赤老温,已经发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他率领着手下的军队,突然从怯薛军身后冲了出来。向金军的两翼猛的插了过去。

“不好了,打败了,快逃啊,快逃命吧。”金朝骑兵中的那些异族士兵发出了这样的叫喊。而本来已经就动摇了的军心,在经过赤老温的突然袭击之后,立刻就崩溃了。尽管客观的说,赤老温手下的兵力并不强,给予金军的打击也并不很大。

但金军人人都想,这必然是蒙古人事先安排下的巧计。先诈败引诱我们追击,然后再返回身来,一举把我们消灭。现在敌人的攻势虽然不是十分的猛烈,但命毕竟是自己的,而且一人只有一条,决没有多余富裕的。要是没了,也没有人会借再一条给自己。既然这样,那当然要倍加小心了。谁愿意留下来看看蒙古人到底是真打还是假打呢。

就这样数量庞大的金朝骑兵阵居然掉转了马头,向回跑了。这真是一个叫谁也想不到的结果。而赤老温率领着他那残缺不全的队伍。在后面像赶羊似的追赶。不时用手中的兵器打倒追上的金军士兵,叫对方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蒙古大军这样做与其说是为了消灭敌人,还不如说是为了增加战场上的恐怖程度。

加深敌人心理上的恐惧。使得他们不敢再有回头决战的念头。因为说实在的,以目前双方在战场上的数量对比来说。蒙古军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漠烽烟 最新章节第十八章 形势逆转(2/3),网址:https://www.1234u.net//240/240544/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