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惨战(1/3)
作品:《大漠烽烟》此时千百面战旗飘扬在空中,同时因为民族的不同,旗的颜色也不同。五彩缤纷的旗子更增添了军队的威严。旗帜之下的战士们各个都是盔明甲亮,气宇宣昂,等待着撕杀的到来。
在蒙古军方面排出了他们最拿手的三排战斗队型,在最前面的是轻骑兵弓箭手,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战斗的一开始向敌人放箭用密集的箭雨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第二排是赤老温率领的‘烈火军’重骑兵。
这些骑兵都配有护胸甲和头盔,使用的武器也是以近身肉搏为主。赤老温把昨天剩下来的部队编在一起,又重新组成了一支‘烈火军’虽然和原来的那支比起来有些差距,但是他们因为昨天的耻辱,所以战斗的欲望更加强烈,战斗的意志也更旺盛了。
第三排是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和他的卫队一万怯薛军,也就是赤术率领的那支号称‘稳如山’的部队。这只怯薛军是成吉思汗从全蒙古中挑选出来的良家子弟组成的。其中还有不少是蒙古族贵族的子孙,他们在成吉思汗身边一方面是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也是起到了一个军校的作用。
他们在成吉思汗身边学习各种军事知识和带兵打仗的学问。将来学成之后被派到各个部队中去,就成了指挥官。蒙古军队就是用这种办法来保证部队的战斗力和传统的继承。
当两军队伍接近之后,首先发起攻击的是蒙军中的游骑兵部队,这些部队都是轻装弓箭手,一张蒙古混合弓,一袋穿甲箭就是他们的武器。他们总是结成小队伍或者二三十人,或者四五十人。利用马匹轻装速度的优势,快速的冲到金军重骑兵队伍的跟前快速的放箭之后,又快速的撤回。
接着下一批游骑兵再接着进攻,而金军由于受到了阵型的限制不敢对敌人发动追击,所以蒙受了不少的损失。
金军主帅博古论同志看到这种情况,命令从预备队中抽调了一支三千人的队伍,专门对付蒙古军的袭击。这些兵力排在主要部队的前面,来驱赶那些恼人的弓箭手。但是他们小看了蒙古弓箭手的威力。
这些人都是草原上有名的猎手,成天和各种豺狼虎豹打交道。战术机动灵活,利用弓箭的远射程优势和敌人拉开距离。瞄准了稳稳的发弓,再加上穿甲箭的威力。金军的损失渐渐的增大了。
而此时,蒙古军看到了便宜,更多的人加入了袭扰的队伍。甚至整个第一排都是跑散了,在战场上到处都是蒙古骑兵的身影。
博古论同志看到这种情况大怒,这些蒙古人怎么完全不懂会战的规矩,这那里是什么堂堂之阵的会战,简直就是敌人在欺负他们的骑兵不能施展自己的本领。看来不能再等下去了,博古论同志连忙把手中的令旗一挥,第一排的金朝骑兵就冲了出去。
金朝骑兵的特长本来就是野战冲锋,刚才叫他们玩阵地坚守,实在是有些郁闷。现在好了。他们终于可以放开战马好好的冲杀一阵了。金军排在第一排的是全军的精华,都是一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其中又以女真骑兵为主。
当年的辽国皇帝曾经说过‘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战。’由此可见女真骑兵的坚强战斗力。
现在这三万重骑兵排成了纵深有二十人的一排。通常在排阵的时候越薄的阵势也就是纵深越浅的机动性越好,但是冲击力不够。容易被敌人从中间截断。而越厚的阵势机动力不够,但是却有坚实的冲击力。这是一种沉稳而坚实的阵法。
金军骑兵的因为身上的负重和披挂的马甲太重所以无法快跑,而只能用小跑的速度进行冲锋。但是,尽管速度不快,那马匹跑步引起的闷雷一般的隆隆声,却更加中了他的恐怖气氛。
金朝骑兵的脸上都戴着铁面罩,以防敌人刀枪,弓箭的袭击。所以看不到他们的面孔,这些人就象是没有一丝感觉的死亡天使。而那在冲锋中随风飘动的长斗篷就仿佛是天使的翅膀。
刚才那些骚扰的蒙古弓箭手此时又变成了狙击兵,他们边退边向金朝骑兵放箭。而金朝骑兵也用长箭进行还击,金朝的长箭利在近战,只要双方的距离在五十步以内,金军的长箭头就能发挥出毁灭性的威力。
虽然他们没有蒙古穿甲箭那样对付重甲一穿即透的威力,但是却会在人体上造成巨大的伤害。即使是射中腿,胳膊这样不致命的地方,也能造成巨大的窟窿,使得伤口久久不能愈合。最终使伤员因为感染而痛苦的死去。
特别是对付蒙古军这样缺少盔甲防护的军队来说,长箭头能够发挥出他全部的优势。但是蒙古人在战场上随机应变的能力也非常强,他们在几个同伴中箭落马后,就明白了敌人箭头的厉害,立刻和敌人拉开了距离。从百步之外向金军发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漠烽烟 最新章节第十七章 惨战(1/3),网址:https://www.1234u.net//240/240544/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