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最后准备(1/4)
作品:《大漠烽烟》预借就是让老百姓今年就把明年、后年、大后年、大大后年的赋税一齐提前交纳了吧,非常时期嘛,大伙儿就一起咬咬牙勒紧裤腰带坚持坚持,等度过难关就好了。好了,乡亲们都是明白人,热爱祖国的大道理就不多讲了,赶快回去凑钱凑粮食去吧!5天内必须交齐!
征收期限如此仓促,农民被迫将地里还没成熟的庄稼割掉以补不足。即便如此还有许多百姓不能如期凑齐赋税。对付这些刁民,聪明的金政府有办法——拖到广场上当众打。打完之后,宽限几日必须交齐,交不齐再打。
像这种周而复始的打法用不了几次就得挂掉,于是许多乡亲们趁着月黑风高之际,干脆携家带口偷偷溜到外地讨饭去了。人跑了,赋税向谁讨?聪明的金政府有办法——他家跑了,他的街坊邻居不是还在吗?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嘛,就由他们代缴逃户赋税。这下可好,没多久整个村庄就荒无一人了。比如亳州原有6万户,自宣宗南迁后才过了短短的6年时间,民户只剩下不足十分之一;砀山县农民不堪重负,都流亡到外地讨饭去了,以至本县“野无居民”。
女真贵族和猛安、谋克官兵对汉族人民剥削压迫,使得民i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金章宗的时候,军队屡战屡败,聪明的军官分析了战败原因——朝廷分给军户的田地不足以自赡故而士兵没有斗志。
通俗地讲就是:既想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为了提高军队士气,朝廷下令“括田”,即把农民私自开垦的荒田强行收回分给军户。结果这帮武夫悍卒倚势肆意抢夺民田,山东、河北老百姓有种了好几辈子的上好良田,被定义为新近私自开垦的荒地强行括去。
可是再打仗的时候,金军一如既往地不堪一击节节溃败。许多百姓被逼到绝路只好揭竿而起,纷纷反抗金朝的残暴统治。各地汉族地主豪强见金军被蒙古人打得屁滚尿流,国内百姓也纷纷起义,乘机组织武装,据地自雄,一时间“河北群雄如牛毛”。
金灭辽之后,对契丹人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尤其是在镇压了耶律窝斡起义后,对契丹人防得更严。许多契丹人被强行遣送到东北边远山区去种地。就是留在中原地区的契丹人日子过得也忒闹心,朝廷防备他们比防贼还上心,尤其是蒙古强大起来之后,更害怕契丹人与其勾搭联络,严令每户契丹人左邻右舍必须是女真人。
被当作“三明治”裹挟监视的契丹人对女真人无不切齿痛恨,思复旧仇。原本身为金朝特派使者的耶律阿海同志在第一次见到铁木真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非要归附,由于他的表现过于积极生猛,可汗没敢收留他。
第二年当他领着他弟弟耶律不花再次出使的时候,当时铁木真正处于事业低谷中便收留了这兄弟俩。金朝逮捕了这俩哥们儿的老婆孩子,他俩也忍痛割爱誓不回头。成吉思汗攻金之时,他们做先锋当向导,唯恐金朝灭得不快。
还有一个叫石抹也先的小朋友听他爸爸讲得辽亡国故事,激动地发誓说:“儿能复之”,后来单枪匹马投奔成吉思汗,提出了攻取金国挖它墙角抢夺女真龙兴之地的战略建议。总之女真贵族就像一位大媒人似的促使无数契丹人迫不及待地投入到蒙古的怀抱中。
在这种情形之下,虎视眈眈的蒙古怎能不蠢蠢欲动?
1208年11月,金章宗病死,新君即位。金国使者向蒙古告即位,命铁木真十里之外跪迎诏书。
金国的使团来到蒙古草原。旗幡伞盖簇拥着金朝使者明安将军。盔明甲亮的护兵威风凛凛。
成吉思汗的那可儿者勒蔑见状,调侃道:“哟,好威风,早知道这样,咱们也多带点怯薛军(近卫兵)来,也亮一亮咱们好看的翎毛啊!”
成吉思汗一笑,说:“敌人越瞧不起咱们,才越是咱们的福分呢!”(成大事者往往很低调。)
马到近前,成吉思汗等下了马。
明安正帽振衣手捧诏书高声诵读:“蒙古部首领铁木真下跪接旨。”
成吉思汗没有下跪却关切地问道:“请问上国使臣,皇上死了?”
明安答道:“大行皇帝驾崩,谥号章宗。”
“即位者是谁?”
“章宗无后嗣,群臣奉遗诏,共立皇叔卫王永济为新君。”
“谁?!”成吉思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卫王永济。”明安回答。
“那个绣花枕头?”成吉思汗仰天大笑,“我以为中原皇帝一定是天上人方能做得,原来新君竟是这样一个庸懦之辈!”说罢又仰天大笑起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漠烽烟 最新章节第九章 最后准备(1/4),网址:https://www.1234u.net//240/240544/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