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爱琴海岸的波澜(9)
作品:《北大历史课(全本)》火灾之后,尼禄丝毫不去管流离失所的人民,而是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了金碧辉煌的宫殿。人们议论纷纷,公开说他放火是为了自己建造皇宫。面对这种指责,尼禄选中了基督徒来承担责任,先是指控他们纵火,后来又指控他们“仇视人类”。因为当时这些基督徒大都是穷人、奴隶和异乡人,迫害他们最容易。但是,尼禄残酷屠杀基督徒的行为最终引起罗马人民的反对。在极度疯狂和恐惧中,尼禄宣布全国进入戒严状态。整个罗马笼罩在一片恐怖的气氛中。只要他提出一个人的名字,就可以把他处死。许多元老院议员、名人和卫队官员都被处死了。一些人被斩,一些人被勒令自杀,还有一些人被切开动脉血管。尼禄的恐怖统治、疯狂屠杀和对基督徒的残酷迫害,激起了元老院和人民大众的奋起反抗。面对四面楚歌和众叛亲离的危险境地,尼禄落荒而逃。他躲在罗马郊外一个奴隶的家中,不过很快消息传来:元老院宣布尼禄为人民公敌,并判处鞭笞死刑。绝望的尼禄没有勇气自杀,最后他把一只匕放在一个随从的手里,然后抓住这只手向自己的喉咙刺进,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戴克里先与君主制的开创屋大维开创了罗马帝国,虽然我们称其为罗马皇帝,但实际上,当时他的称号是“元”。直到戴克里先执政时,才将“元”改为“皇帝”,正式确立了君主制。公元284年,宫廷亲卫队领戴克里先由军队拥立为帝。戴克里先继位后,对内残酷镇压高卢和阿非利加的起义,对外战胜伊朗,打退日耳曼人的入侵,暂时巩固了边疆。于是,他便公开仿效波斯君主,以上地之神自居,穿戴有珍珠宝石装饰的冠冕服装,要求臣下晋见时行跪拜吻袍之礼。从此以后,“君主”代替了“元”而成为皇帝的正式称号,罗马帝国也正式进入“君主制”统治的时代。为了挽救罗马帝国的危机,挽救腐朽没落的奴隶制,维护和加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戴克里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让马克西米安主管帝国西部,驻意大利北部的米兰;他本人则主管帝国东部,坐镇小亚细亚西部的尼科美底亚(今土耳其的伊兹米特),二人均称奥古斯都。公元293年,两位共治者各任命一位助手,称为恺撒,分别治理部分地区。这样就形成了四帝共治制。改革后原有的辖区较大的行省被划小,行省总数由四十多个增到一百个,分别归属十二个行政区。各行省中,军权和行政权分开。罗马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是帝国都,但已不再是皇帝驻地。军队分为边防军团和机动军团,人数大增。军队中“蛮族”成分不断增加。戴克里先还统一税制,取消某些免税特权。人头税和土地税合一,作为财政主要收入。为保证税源,禁止农业劳动者离开土地以及手工业者脱离同业行会。公元301年,为稳定币值,戴克里先确定了新的铸币含金、银标准。同年,颁布物价敕令,对主要商品价格和劳动工资作了规定。他对基督教采取弹压政策,公元303年和公元304年先后颁布了四道敕令,禁止举行礼拜,清除军队和官员中的教徒,没收教会财产,拆毁教堂,焚烧经书,逮捕神职人员,处死一些教徒。戴克里先的改革使面临严重危机的帝国获得暂时的稳定。公元305年,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同时退位。继承戴克里先的是君士坦丁。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把都迁往拜占庭,改名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号称“新罗马”。君士坦丁大帝公元306年,君士坦丁的父亲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去世,他的军队要求君士坦丁当皇帝,但是另一些将领反对这一要求,因而爆了一系列的国内战争。战争一直到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在米尔维安大桥战役中击败马克森提乌斯时才告结束。从此,君士坦丁成了罗马帝国西半部名正顺的统治者,但是东半部却是由另一位将军李锡尼统治着。公元323年,君士坦丁主动出击,于324年在亚德里雅那堡和克里索普利斯打败了李锡尼,统一罗马,他也成了罗马唯一的君主。...
本章已完成!
北大历史课(全本) 最新章节19.爱琴海岸的波澜(9),网址:https://www.1234u.net//223/22386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