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神秘病人(1/2)
作品:《晋末修仙传》翌日破晓、凤鸣堡外的古道上,晨曦中、飘渺雾气缭绕翻卷,挟杂着一股海水的潮咸味。
高恩华对前来送行的于胜水拱手施礼。说道:
“于掌柜止步,贫道相托之事还请多多费心。药草收齐之时,自会派小徒王存忠来取。”
于胜水恋恋不舍,与高恩华偶然间相逢,便得了对方莫大好处,但也知道挽留无用。遂拱手道:
“道长一路保重,有空莫要忘了来凤鸣堡看看小人。”
高恩华道:
“于掌柜闲余时可至晋境建康城游逛一凡,城中各族人氏汇集,商贩、行人终日熙熙攘攘,极是繁华。”
于胜水道:
“小人有了道长赠与的银钱,回去先将房舍修缮一番,有空闲便去建康探望道长。”
待于胜水返回凤鸣堡后,高恩华凝神颂咒。晨曦中的雾气蓦然受到惊吓一般,四下弥散,碧云剑自虚空中凝聚闪现。剑芒迅速暴涨、瑞气缤纷中,托起高恩华迅速飙升,向千里之外的晋境建康城飞去。
千年古城建康。
原名建业、三国孙吴政权在此定都,一代名相诸葛孔明出使江东,察看建康地势后对吴主孙权说:“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百余年前,为避西晋愍帝司马邺讳更名建康。
建康城东傍钟山,南枕秦淮,西倚大江,北临后湖。至东晋建武元年,晋元帝司马睿改都建康。中原汉族士族等臣民皆“衣冠南渡”至今已近百年,此时的建康城人口居住面积比东吴期间扩大了一倍不止。四方皆有四十多里。
晋室偏隅江南,倚仗黄河与长江两道天险屏障,故胡骑从未南下。晋皇孝武帝虽然酗酒忘醉,不思朝政,但反倒落得个无为而冶,百姓自然生息,建康城内繁荣不息,各国的商人往来经商,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数日后、在建康城内一条大道上,走来两名青衫道士。为首者、轩昂伟岸,眼眸中、嘴角间,缱綣着一抹悠悠的笑意.青色道袍破旧,但笑意引得路人侧目。
身后道士年岁稍青,满脸淳厚之情,一路上、东张西望,目不睱接。二人正是在建康城开药铺的高恩华和徒弟王存忠。
王存忠看了看来往的路人,说道:
“师父,游历天下,数建康城中最热闹,人来人往,还有这么多好吃的,好玩的新鲜玩意儿。”
高恩华道;
“红尘俗世中,酒色财气最易腐蚀道心。你我修道之辈,居于繁华之地,只不过为了搜寻药材方便。一切要多加收敛,莫要影响了道行修为。”
王存忠听到后,淳厚的脸上全是认真二字,用力的点了点头。
高恩华两年前,在建康城开了一家药铺,取名“济世堂”,面积不大,位于建康城东南方向的东府城处。因开店本意只是为了搜集化神丹所需药材,所以普通药材外卖时非常便宜,有时遇到一些贫困的百姓,还免费治病,有时还登门应诊。
人好,药便宜,医术好,想不出名都难。两年的时间下来,“济世堂”中高道长的名声便名播四城,远近皆知,连那家小孩肚子痛时,母亲都会抚摸着孩子说;
“孩儿休怕,咱去济世堂让高道长帮你看看去”。
自“济世堂”开张至今,前来寻医求药的人更是摩肩擦踵,纷至而来。前来求医的人太多,高恩华又时常需四出采摘药草,便请了几位年长有经验的医师前来帮忙。
高恩华师尊丹尘子传授诸术之中,炼制丹道为第一,太玄诀尚在其次。店中积存的草药多了,便依照丹尘子传下的药方子开炉练丹,一些普通常见的病痛,众医师诊准以后,直接丹到病消。
建康城中,王、谢、恒、瘐等几大士族豪门子弟,及晋室司马皇族等,除了饮酒与清谈,最喜丹药玄黄之术,服食的丹药以‘五石散’为主。
“五石散”以五味石药合成的一种散剂。服食后身体燥热,需吃冷食、洗冷浴,穿着宽袖大袍疾行来消散药性。只是“五石散”价格昂贵,很多吃不起“五石散”的庶族子弟,纷纷穿起宽袖大袍、在人多处披头散发,疾行狂歌,模仿消散......
在建康城中,炼丹师堪比名士高人,人人仰慕求结识。高恩华从来都是笑意悠悠,不论名门士族、庶族寒士、普通百姓、一一相待如春。一时间、“济世堂”高道长大名,妇孺皆知,朝野皆闻。
只苦了城中其他开药铺的同行,他们纷纷酒后腹诽;不为赚钱为目地开药铺者,是最卑鄙的人,尤其是道士不好好修道,来开药铺,更是可恶。
晋境之北的后燕国与北魏国一直承认晋室为其宗主国。近年来、燕国与魏国之间发生矛盾,同时派使臣来向晋室寻求支持,相互指责对方不义。一时间、晋室朝野之间纷纷议论此事。
高恩华道心淡泊,与世无争,从不关心世情,从不理会这等朝国更迭之事,偶尔也听他人谈论,马上便犹清风过耳,很少在意半分。
秋去冬至,建康属于南方天气,到了冬季虽不如北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晋末修仙传 最新章节第三节 神秘病人(1/2),网址:https://www.1234u.net//219/2191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