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关羽的眼镜(1/3)
作品:《三国之谋伐》历史上马腾投降曹操的时候,是在建安十三年,也就是8年之后,赤壁之战发生之前。>
那个时候的马腾其实远没有像现在这样狼狈。>
因为在曹操派钟繇调停了马腾和韩遂的争端之后,马腾随后占据了右扶风和左冯翊,休养生息,甚至后来还派了一万多人马帮助曹操击败高干。>
这意味着在建安十三年的时候,马腾应该恢复了不少实力。不然的话,后来马超也不至于和韩遂联合起来能拥众十多万大军。>
但即便是在那种情况下,曹操派人召马腾入朝为官,审时度势之后,马腾最终还是带着全家老小去了邺城。>
由此可见,在内心深处,马腾还是很明白,朝廷势大,当时的局势对于他来说已经是身不由己。>
现在的情况就远比那个时候还要糟糕。>
韩遂马腾交恶,双方互相攻击,虽然一开始马腾击败了韩遂,但韩遂实力雄厚,很快卷土重来,把马腾打得溃不成军,已经到了极为危险的地步。>
如果在此时朝廷再插一脚,十多万大军攻来,就他在槐里这点人马,在已经军心涣散,士气低落的情况下,恐怕都不用打,朝廷大军到的时候,就是全军上下投降或者溃散的时候。>
所以面对这种前狼后虎的情况,马腾不得不低下曾经高贵的头颅,向朝廷乞求投降。>
张既没有动用多少口舌就把马腾劝说成功,事不宜迟,反正槐里距离长安近在咫尺,只有不到一百里路程,一行人立即上路,骑马小跑疾驰,只需要两个半时辰就到了。>
几乎是早晨张既出发,中午到槐里,然后没用多久就把马腾劝降,午后再次启程,到傍晚日入之前,马腾和张既就已经到了长安城外。>
这个时候关羽还在自己府邸中看书,他别的书只是偶尔涉猎,但《春秋》却是爱不释手,每日都得再看一遍。>
实际上夜晚点灯看书很影响视力,这导致关羽的眼睛不是很好,有些近视。>
所以每次看书的时候,他都会戴上一副水晶眼镜。>
战国时期就有高透明水晶杯,出土之后就被誉为传世珍宝,后世珍藏在杭州博物馆当中。>
但即便是东海有水晶矿,想要打造望远镜以及一副眼镜也是千难万难。>
因为天然高透明水晶本来就少见,大部分水晶内部都含有杂质,且颜色也不一样,只有很少的白水晶能做到完全清澈透明。>
而手工打磨眼镜以及望远镜是非常需要消耗材料的,在材料本来就缺少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不断试验。>
这种情况下,打造出来的望远镜和眼镜可以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望远镜还好,只要一副成功,有了标准模版,之后就容易许多,不至于耗费大量精力。>
眼镜却不同,因为人的视力不同,打磨的镜面程度也不同,所以根本不可能按照之前的成功模版制造,要消耗大量透明水晶。>
如此一来,受限于原材料和打磨工艺的原因,造成了整个青州的高透明水镜用具产量都极低。>
望远镜还算好的,到目前为止,包括刘关张陈以及九虎上将级别的高级将领和沮授田丰等高级谋士基本人手一副。>
而眼镜则只有两副,一副在关羽手里,一副在郑玄手里,堪比传世珍宝。>
所以当张既带着马腾来到关羽府邸拜见关羽的时候,一进入大厅,马腾就看到主位上坐着一位年约四十上下的中年男子。>
他穿着一身绿色丝绸长袍,脸色红润,胡长二尺,鼻上架着两片古怪的水晶,模样令人感觉到有些怪异。>
“大将军,安狄将军来了。”>
张既禀报道。>
“哦?”>
关羽之前早听了守卫通报,抬起头俯瞰下面厅中,同样看到一个长相酷似羌人的中年汉子正立在厅下。>
马腾见关羽望过来,连忙见礼道:“马腾见过大将军!”>
“安狄将军免礼!”>
关羽放下手中的春秋,将书本摆放好,右手虚抬道:“将军请坐。”>
“多谢大将军!”>
马腾便在一旁坐下。>
关羽好整以暇道:“安狄将军愿意弃暗投明,对于朝廷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只是当年将军也是大汉校尉,不知道将军又为何叛逆呢?”>
马腾吓了一跳,以为关羽要算旧账,顿时头皮发麻,连忙站起来拱手说道:“只因为当初跟随伯慎公讨伐韩遂时,兵败被擒,不得已委身于贼苟全性命,如今大汉王师已至,腾绝不敢与天威相抗。”>
“原来如此!”>
关羽满意地点点头:“既是事出有因,那自然也不该被怪罪,只是将军毕竟曾经叛逆了朝廷,与韩遂这等逆贼混迹在一起,虽然眼下反目,但朝廷又如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谋伐 最新章节第三十二章 关羽的眼镜(1/3),网址:https://www.1234u.net//149/149865/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