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1/4)
作品:《三国之谋伐》“伯圭兄的求援信?我不是早就派了援军过去吗?”>
青州,平原国。>
陈暮正在桌案上写一封密信,刘备忽然闯进来,急吼吼地问他什么时候派援军去帮公孙瓒。>
听到他的回答,刘备诧异道:“什么时候的事情,我怎么不知道?”>
陈暮站起来,把急躁的老大哥摁在了席上,笑着说道:“大哥忘了,我早就已经向洛阳上书,请求天子向幽州各胡人部落立即前往支援伯圭兄了吗?”>
“靠那些胡人?”>
刘备有些生气,指着北方质问道:“四弟好生糊涂啊,你真就指着那些胡人能帮你成事?”>
“胡人在这方面还是靠得住的,何况不是还有当今天子的诏书吗?”>
陈暮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笑呵呵地磨墨。>
刘备坐不住,又站起来道:“我的四弟啊,胡人如果靠得住,他们也不会屡次反叛朝廷,为祸边疆了。我得提醒你,胡人素来狡诈多变,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利用天子,得了好处,却不愿意效力?”>
“那胡人靠不住,我靠谁啊?公孙度?”>
“更靠不住。”>
“一个在辽东称王的人?”>
“称王那是叛逆!正经人谁称王啊。”>
“大哥敢称王吗?”>
“不。”>
“是不敢还是不愿?”>
“是不可能。”>
“袁绍和袁术现在都不敢。”>
“袁绍袁术虽然叛逆,可比起此人,他更加可恶。高祖白马之盟,非刘不得称王,此辈居然在辽东自立为辽东王!”>
“既然胡人靠不住,公孙度也靠不住,那我能靠谁去救伯圭兄?”>
陈暮耸耸肩:“难道从渤海杀过去?人家袁绍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会放我们通行。”>
现在幽州附近就这点势力。>
北面后世内蒙草原的中部鲜卑和东部鲜卑。>
然后就是栖息于燕山附近的各个乌桓部落以及辽东称王的公孙度了。>
公孙度早在初平元年就自称辽东王,早就已经无法无天。>
袁绍近水楼台,直接就能出兵。>
而青州却无法派兵过去,除非和袁绍在渤海直接开战。>
但现在却是全面开战的开端,兵力一定要集中优势,一旦选择从渤海去救公孙瓒,反而会坏事。>
因此这个时候青州不能动。>
毕竟袁绍自己也已经把主力军队放在南面,只派少部分兵马北上。青州一动,就失了先机,反而被人家后发制人。>
刘备沉默许久,试探问道:“为何不能用船只运兵去幽州?”>
陈暮笑道:“大哥是坐过船的,护船司的士兵人家是多年训练,才能站得住脚。北人本就不擅长乘船,几万大军运过去,走一路,吐一路,到了幽州还有几人有战力?”>
刘备半天不语,过了很久,才轻声说道:“四弟觉得,那些胡人真的会听从天子征召,前往营救伯圭?”>
陈暮指着自己的脑袋说道:“大哥,不要在脑子里形成固定思维。当年丘力居的事情,固然是因胡人狡诈多变,然朝廷也有责任,辩证地看待问题。何况此次天子征召的又不是原来丘力居的部落,是其它小部落乌桓,不可同日而语。”>
“当年丘力居的事情,或许朝廷确实有错。不过......唉,算了,此次也只能依仗胡人了。”>
刘备叹息一声,沉思许久,摇摇头,无奈地转身出门去。>
他其实很想管这件事。>
一来是义气。>
二来是脸面。>
历史上公孙瓒死的时候,他根本没有能力,因为他那个时候正在许都被曹操控制起来,由于衣诏带的事情,正跟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然后伺机找机会逃跑呢。>
当时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且离得又远,闻听公孙瓒死讯的消息,估计是几年后的事情了。>
而现在呢?>
不仅有能力,还有与之匹配的实力。完全可以插手幽州的事情,保住公孙瓒的基本盘。>
众所周知,刘备是个燕地游侠儿出身。>
行走江湖,义字当头。>
这一点上他跟公孙瓒很投缘,两个人都讲义气。>
所以他这才害怕,怕如果陈暮的计策失效,哪怕刘虞下了诏书,胡人依旧不出力,导致公孙瓒兵败,公孙瓒埋怨他,甚至怨恨他。>
到时候他就很难堪了。>
只是如今也没有办法,青州上下全都在整装待发,兵力也在大量集中,准备开始与冀州的战争。>
现在调人过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谋伐 最新章节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1/4),网址:https://www.1234u.net//149/149865/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