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收权(1/3)
作品:《三国之谋伐》尚书台并非没有权力,在刑狱之事上,他们与延尉是合作关系。>
在汉朝,普通案件一般由当地县、郡处理。>
而只有杀人案或者谋逆大案,才会闹到刺史部,然后由刺史上奏朝廷,将犯人押到洛阳诏狱。>
如果尚书台或者延尉在审查案件的时候,发现某个案子有问题,那么尚书台就会派三公曹去延尉,与延尉的人共同去审理。>
这种审案方式,到宋朝以后,就是所谓的刑部与大理寺合作办案。>
尚书台就是刑部,延尉就是大理寺。>
事实上如果按后来的六部制度看的话,尚书台不仅有一半刑部的职权,还有一半户部、一半吏部的职权。>
工部职权在司空、少府和将作大匠手里,礼部职权在司徒、太常、大鸿胪手里,兵部职权在大将军与皇帝,以及太仆、光禄勋手里(兵权由大将军和皇帝执掌,太仆和光禄勋做后勤工作,如制造武器铠甲,掌管马匹等。)。>
可即便尚书台只有三部一半的权力,那也十分了不得,真正的位卑权重,天下任何事情都能插一杠子,尚书令甚至拥有“三独坐”的权力,可见尚书台之权重。>
陈暮翻阅天下往来公文,不仅可以查阅每日诸州诸郡诸县发生的事情,还可以插手地方权力管理,帮助皇帝处理小部分政务。>
“赵直!”>
“属下在。”>
“这案子有问题,发回冀州刺史部,让王刺史派人去暗中调查。”>
“这......不去跟延尉通报一声吗?”>
尚书侍郎赵直犹豫。>
陈暮瞪了他一眼:“是不是我们尚书台事无巨细还得向延尉禀报啊?你要不想干了,就别干了。”>
赵直浑身一个哆嗦,期期艾艾道:“属下这就去办。”>
“郑伉!”>
“属下在。”>
“朱符在当地横征暴敛,死有余辜,给张津发回信,让他安抚蛮族,减少税收,好生治理百姓。”>
“可是陛下那边......是想派兵征服南蛮。”>
郑伉迟疑。>
陈暮面无表情道:“此事我会去与天子细说,你照办便是。”>
汉灵帝这两年文治武功都到了生涯高点,平叛之后,大量的钱币运往地方,安抚了百姓,天下虽有小患,但已经逐渐趋于安稳。>
听说南蛮杀死了朝廷刺史朱符,因此勃然大怒,就想着反正东平乌桓,西挡胡羌,南面的蛮族也得教育教育。>
由于卢植曾经平过九江蛮夷,汉灵帝就打算派遣卢植领兵南下,攻打交州蛮夷,顺便稳定南方。>
但陈暮却知道,现在的交州就是后世的广东广西以及越南北部一片区域,那里山林茂密,地形复杂,蛇虫鼠蚁无数,当地官员也是魑魅魍魉成群。>
朝廷就算派百万大军进去,都是劳民伤财,没有意义。还不如先维持稳定,等以后再慢慢开发,慢慢治理。>
因此在这件事上,他会劝阻汉灵帝。>
“唯!”>
郑伉领命而去。>
“许芝。”>
“属下在。”>
“把这批公文送去延尉,没有什么问题,三公曹派人过去和他们一起审理。”>
“可是以前都只是送去延尉,我们不需要派人......”>
“现在要了。”>
陈暮冷漠地看着他:“这是我们尚书台职责之内的事情,你是想让我渎职?”>
“卑职不敢,这就去。”>
许芝麻溜走了。>
“北方休屠有支千人部落想归附朝廷,发往并州刺史部,让他将部族迁进朔方郡,让北主客曹去处理即可。”>
“不发往大鸿胪吗?”>
“年末了,天子马上就要去北郊举行辟雍礼仪,大鸿胪很忙,明白吗?”>
“额,唯。”>
“今年选官考察的文件就不要送往三公了,三公日理万机,这点小事,由我们尚书台代劳,知道了吗?”>
“........”>
陈暮上任之后,尚书台几乎是立即处于一片忙碌之中。>
以前的文件送到尚书台,尚书台只负责整理,重要的给天子批阅,普通的就按照职责划分,送往其它部门。>
现在陈暮大权独揽,什么事情都要插一手,弄得尚书台变得热火朝天,四处都有事情做。>
一般来说,新官上任要么三把火,要么先蛰伏一段时间等待机会。>
但三把火有利也有弊。>
如果这三把火没有烧好,说不准就会烧到自己头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谋伐 最新章节第十三章 收权(1/3),网址:https://www.1234u.net//149/149865/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