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文坛领袖(1/2)
作品:《大明小郎君》“虞兄,你这是,一个人来的?”杨双智看了看虞进周围,有些奇怪地问道。
看到杨双智在凉亭留下的诗,虞进就知自己来潭柘诗会,十有八九是他运作的结果,不过这些东西心里明白就好,都是聪明人,没必要说出来。
这家伙笑得那么灿烂,估计不会有什么事。
打定主意,虞进双手一摊,苦笑地说:“虞某刚到京城不久,没朋友,也没故交,盛蒙大伙抬举,也就跟着来凑凑热闹。”
杨双智哈哈一笑:“那是虞兄太沉默了,都说人不流枉少年,虞兄也要多出来走动一下,整天躲在家里,那就变得孤芳自赏了。”
说罢,一脸热情地说:“来,杨某给你介绍几个少年才俊,要是谈得来,以后做什么事也好有个伴。”
“咦,元美兄?”
“元美兄来了,哈哈哈,我就说嘛,这么大的诗会,怎能没有元美兄呢。”
“对对对,要是缺了元美兄,整个诗会都要失色不少。”
“元美兄,别来无恙?”
虞进刚要说好的时候,人群里不知谁叫了一声,然后在场的人纷纷拥上去,很热情地打着招呼,那种发自内心的尊敬,就是虞进看到都有些羡慕。
↙↙↙↙,≥.⊕.n◎et
就是忙“别的事”的徐氏兄弟,也跟在旁边,让人感觉像个小跟班。
被众人像众星捧月围在一起问候的,是一年中年汉子,身形高,体形瘦,面容俊秀,举手投足之间。带着一股大家范,只是脸上带着一丝倦容。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双眼睛,大而明亮,坚毅而有神。
都说人相轻,很难让他们服一个人,更别说能来这的。都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能让这么多人发自内心的尊敬,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杨双智有些感叹地说:“没想到他也来了,真是难得。”
虞进心中一动,小声问道:“这位莫非就是王按察司?”
“没错,除了他,还有哪个这么得人心,忠臣义士啊。”杨双智感叹道。
王是姓,按察司是官名。这个面容瘦削、双眼炯炯有神的中年人,就是明朝大才子王世贞。
说到王世贞,这绝对是一个能人,嘉靖二十六年人进士,因父亲犯事请辞前,担任山东按察司副使,所以人称王按察司,更多人称为他王元美或王凤洲。
因为他字元美。号凤洲居士。
王世贞武双全,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治国,赋诗写词作序样样精通,章、戏曲手到拈来,是不折不扣的大才子,公认的坛领袖,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绝活,那就是鉴古玩字画,是权威性的人物。
据说无论任何人,只要得到他的称赞,就会声名鹊起。任何字画古董,只要他说好,大家就认定是真好。
就这么一个人才,可是他父亲王忬被严嵩害死,他守孝三年,平日一直窝在家中,最近才除下孝服。
没想到他竟然也来了。
不过想想也可以理解,严世蕃死了,严嵩也倒台,家产都抄没了,据说现在被人唾弃,日子过得非常潦倒,白头人送黑头人,众叛亲离,什么大仇都报了。
王世贞孝服除下,大仇得报,现在的他四十还不到,正值壮年,现在出现在这里,说不定是为复出作准备。
什么事都得翻篇,日子要过,也得养家糊口。
没想到,这个潭柘诗会竟然这么隆重,国公府的少爷跑脚,大士作评委,公认的坛领袖王世贞也来这里凑热闹,这已经不是一个小诗会那么简单。
难怪那么多人削尖脑袋往这里钻,就是徐家兄弟也屁颠颠的跑腿。
能在这里扬名,再得到王世贞的赞扬,马上就一夜成名。
那王世贞有才,但是他不傲,待人彬彬有礼,很有儒家的度。
自己写了《初见》,又有一曲脍炙人口的《送别》,也算是名人,本以为很多人认识自己,还有人追捧,现在看来,这里牛人太多,自己只是一个小角色,前面那是想多了。
围在王世贞旁边的人太多,杨双智看一时也插不进去,就拉着虞进去介绍:
“这位是山东青州的洪伟”
“这位是四川成都大才子朱得辉。”
“这位程从,在国子监就读,有状元之才。”
“虞兄,这位可了不得,他是去年会试会元,廷试探花,现任翰林院编修王锡爵。”
不得不说,杨双智的人脉很广,来参加诗会的人,他认识大半,虞进多少混个脸熟。
转了一圈,两人又走到王世贞的身边,此时,王世贞和袁炜打完招呼,到另一边坐下。
袁炜是这次诗会的评委,又是前辈,不打个招呼说不过去,不过袁炜的人品有问题,评差,王世贞又有一个骄傲的人,你看我不起,我也看你不顺眼,还不如分开好一点。
正了那句话: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
杨双智携着虞进走到王世贞前,恭恭敬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小郎君 最新章节191 文坛领袖(1/2),网址:https://www.1234u.net//133/133156/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