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将相不和(2/3)
作品:《赵孝成王英烈传》数十万,殷商、姬周,未曾听闻,其影响深远。诸侯六国见秦国残暴,泯灭人性,又兵伐邯郸,亡赵社稷。此举,群雄激愤,定会合纵伐秦。”范雎长出一口气,“武安君杀降,将王上置于险境。你若是王上,又会如何。”
郑安平喊道:“赵氏善战,民风彪悍,岂是那么容易所灭。”
“灭赵不易,又要迎战诸侯。秦国能与天下诸侯一战乎?这个答案,我不说,你们也知道。”范雎换了一口气,又道:“王上如何处置武安君,需要一个恰当的理由,还要步步谨慎,不能太急。”
王稽问道:“王上会以什么手段让武安君撤兵归国。”
“我以兵疲国虚为由,献策王上。王上以此为由,罢兵熄战,停止征伐邯郸。”
王稽道:“秦相献的计策。”
“纵使我不献策,王上也不会攻伐邯郸。”范雎想起秦王稷的表情,又道:“王上需要有人站出来说话,支撑自己。我不过是顺势而已。”
王稽听到这番话,总算明白了,范雎为何会深受秦王稷的宠爱,而屹立不倒。此人,不仅有治国之才,善于察言观色,知大局,顺天命。还懂君王之道,君王之心。
范雎说了这么多话,怕说太多,泄露机密,转移话题道:“你来见我,是有事吧!”
王稽点头道:“我来见秦相的确有事。”
“你我之间的交情,有什么事就直说。”
“秦相知天文、晓地理,更懂君王之道。”王稽抛出自己的问题,“有三件事不可预知,有三件事令人遗憾。”
“哦!”范雎问道:“那三件事不可预知,那三件事让人遗憾。”
“君王死,你死,我死。这三件事是不可知的。”
“这是天命,的确不可知。”范雎听闻这个有趣的问题,迫不及待地问道:“那三件事,令人遗憾。”
王稽神色平和道:“君因我,没得君王重用;君死,未曾报答我;我死,君不曾举荐我。这三件事,岂不令人遗憾。”
范雎闻言,久久没说话。王稽之言是骂他,富贵了,却忘了当初的恩人。范雎不失尴尬地笑道:“君之心,我懂了。君之事,我不曾忘。”
赵国使者苏厉来到秦国,拜访范雎之后,便在咸阳城四处走动。苏厉吃了些秦酒和美味,返回馆驿歇息。
楼言见苏厉回来,赶忙上前相迎。楼言站在远处,就闻到苏厉一身酒气,问道:“先生,怎么喝这么多。”
苏厉打了一个酒隔,“心情高兴,就管不住嘴。”
楼言见来秦这么久了,还没去面见秦王,忍不住问道:“先生,我们何时入宫去面见秦王,商谈两国议和之事。”
“我们不用主动去见秦王。”苏厉步伐凌乱地往里走,“这样会降低了身份,还会让谈判陷入被动。”
楼言见赵王派了一个只会喝酒,不顾家国大事的人,问道:“王上将两国和平的任务交给了先生,先生不入秦宫,如何完成王上的使命。”
“此事,我自有主张。”苏厉一边走,另一边道:“我拜会了范雎,秦王自会召见我。”
楼言不解地问道:“先生入秦,不见秦王,却见范雎,这是为何。”
苏厉继续往前走,“范雎是秦王的宠臣,我见他,议和就成功了一半。”
楼言怔了一瞬,“先生之言,我听不明白。”
苏厉进入大厅,坐了下来,“范雎之言,秦王无不听之。我说服了范雎,议和不就成功了一半。”
“范雎不是我们的朋友,岂会帮我们劝阻秦王,停止伐邯郸。”
“以前不是,现在是了。”苏厉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凝了凝神,“武安君和范雎是朋友,还是敌人。”
楼言没听过这二人有隙,也没有听闻这二人较好,“他们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
“不。”苏厉语气笃定道:“他们是敌人。”
“敌人?”楼言听到这两个字,很久才回过神来,问道,“武安君和范雎怎么会是敌人。”
“这几年,秦王也一直在打压、削弱武安君在秦国军中的影响力。这些,你不会也没听闻吧!”
“不曾听闻。”秦国君臣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打赢了长平之战。范雎和白起是敌人,秦王打压白起,这怎么想也是不可能的事。
苏厉看事情比较远,问道:“秦王稷囚禁太后、驱逐四贵,是范雎献的计策。武安君因穰侯举荐,他能扬名诸侯。穰侯倒了,武安君日子也难过了。秦王夺上党,不以武安君为将,反而以王龁为将,这就是最好的印证。”
“先生别忘了,伐韩,是武安君主导。”楼言想了想,坚持自己的判断,“这又如何解释。”
“韩国孱弱,武力比不上秦国。秦王以白起伐之,是为了稳住他。”
楼言又问:“长平之战,秦国能够获胜,武安君居功至伟。秦王稷若想打压武安君,岂会让他为将。”
“秦王稷以白起为将,换下王龁,这也是无奈的选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孝成王英烈传 最新章节第一百三十八章 将相不和(2/3),网址:https://www.1234u.net//133/133120/139.html